光与影

亦安 借你的孤单恐怕今生难还。念你的韶华恐怕今生难忘。
若隐若现的时光里,世界有一道光,温和的照进。
序  
  在我的认识中,有影不一定有光,但有光必定有影。那不是自然界的光与影,那是精神和灵魂的光与影。灵魂的影子在漂泊的时候,孤独着寂寞着,它在寻找可以依偎的光。但在我看来,光与影是相对但又相依的存在,灵魂的光与影也是,尽管那是多孤寂的影还是多闪耀的光总会有相依的光与影。


山月不知心里事
  说起温飞卿,他是光亦是影。这样一想便有种不知从哪里开始说起才好的感觉。我很多时候都不太喜欢用词人的名来写作,更多喜欢他们的字,感觉那个才是他们的灵魂所在,“飞卿”二字有种让人看透了他内心漂泊无归的灵魂。在我理解中,就犹如将思念托与风寄往卿之处的柔情,花间词实在十分相配这种柔美的灵魂。
  最初翻看温飞卿的诗词时,“山月不知心里事”这一句不是我最为深刻的,反而是那句“回首两情萧索,离魂何处飘泊?”。“离魂”,似乎在叙述着自己是一个多么漂泊无依的影子,“回首”,那是在回望自己过去依偎的一束光。这都让我挂念了一时。
  许多资料都言述过,温飞卿的外貌甚为丑陋而且行为浮浪轻薄不检行迹,与他秀美的词句天壤之别。据姚敏的书中所言一般“温庭筠半生名声狼藉,六十三岁时还因穷迫而行乞,醉而犯夜,竟被巡逻的兵丁打耳光,连牙齿也打折了。真是颜面扫地,坏名声传遍京城”。也有记载,温飞卿年少是游荡江淮时也常常出入烟花柳巷。不记得在何处见过他的一句话,意下是说自己诗词的成就都有赖于家人。多少可见温飞卿那柔美的一面是谁打造的。在诗词中,那个宛如世间温文尔雅的才子,实际上太多的真实都被掩盖着,但是,作为对一个千年前的人的感悟或是评价,总该客观的,既不可因保留他最美好的一面而不展现出他过失的,亦不可因为了解他衰败而犯下的过失而用原本公正的言语去斥责讽刺。或许这就是世界,一个人有最为闪光之处,定也有出乎人意料的一面,上天赋予了他可以写出凄美词句的思绪,但夺走了他得失淡然的脱俗之心。
  在温飞卿的生命中,也有过错误而美丽的相遇。那是一位冰雪聪明的天才少女,出身寒门但是有着一身才华。她是温飞卿的学生,也是温飞卿的知音,他们以诗词寄情,宛如跨越了半世的差距。有那么时候我也曾不解为何两个人年龄几乎相差半世也可深爱,在他们的诗词里或许我渐渐看透了答案。也是那一句,“爱与世间一切都无关”,文人挥洒着渲墨寄情,他们的爱是寄托在了诗句中,早已不存在什么年龄差距吧。读到那段文字我写下了一句话“我超越了时空,隔了一世,跨了海岸,苦了自己,依旧那么深爱”。我不知道我想用来表达对那位少女鱼幼薇的感慨还是自己无趣的释怀,只是蓦然觉得,我如今也夸着千年去追寻我所深爱的诗词文人。
  说回那句“山月不知心里事”吧,这句话看似耐人寻味,读深一点,纵看时光,便觉得这有点无所谓了。何出此言?“山月”固然不知心中事,而更多我是联想到了人的本性,温飞卿他人生失意的事情再多了,他又何尝不希望得到人理解,但是,在我个人观点,他是不愿意说出“心里事”。他感叹着知音难寻时,一直把哀思表露在诗词上,但当遇到时,又是怕玷污了那朵美好的花,拱手于人,这样看来他或许有点孤傲吧。说来兜兜转转,诗词到最后都是本性而言的。“山月不知心里事”这句是实在的也是虚有的,而温飞卿是否后悔着自己断送了鱼幼薇的美好青春,这也无法考究,一切徒有我的无稽之谈罢也。


伤心最是醉归时
  晏几道,号小山。说他是影又觉得委屈了,说他是光,便是大小晏两处此般傲人的光太夺目了。
  其实我觉得后人不该认为他是他父亲晏殊的影子,每一束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闪耀,而晏小山,就如诗评里面所写的一样,“小晏词沉痛不及李煜,舒朗不及欧阳修,温润不及其父,但其伤感色彩却远超晏欧。”他在父亲的词中就如看见了一个朝廷外的父亲,温润柔情,或许也因那样,世人才得以认为大小晏值得并称,实在相知相称最为佳。
  但是论诗词外的事情,他远远不及他的父亲。据记载,苏轼曾因仰慕他的才名而希望求见,但小山或许是高傲之人,不顾别人的面子就断然拒绝了。由此可见,正如之前所描述的温飞卿一样,在诗词辉煌时不免得性格上有所缺失。
  小山的才华多半是在父亲离世后才被世人所发觉,我想吧,或许古人们喜爱伤感的词句是因为他们内心深处总有种伤感在照应着,酒席上总有那么一两曲以悲调为名的小词小曲,小山的词句也因如此慢慢受人喜爱。
  回看诗册,真发觉他是个醉梦的人,醉了痴迷着梦,梦醒了又想要醉过去;无数的词句都有“梦”、“醉”的出现。他或许是个活在梦里的人,更正确应该是希望活在梦里的人。记得他写过一首长相思,仅此的一首。“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似谁,浅情人不知。”唯一让我明了的便是最后的那一句。在他梦里,世人便都如“浅情人”,我们不知,我们不明,他思的是谁,懂他的又是谁,有时候,隔着时光去追忆这样一个犹如醉后梦中飘渺的人,真的有种道尽便伤感的落寞。


念之心切
  历史,总是让人有所伤怀有所庆幸,可能就像王国维先生所言,可信的不可爱,可爱的不可信。历史是真实可信的,真切存在,怎么也无法全部成为可爱的记录吧。想去透过历史回忆追忆古人,那该是又一种苍茫了。
  飞卿和小山过后,霎时想写下自己所感。对于光与影,本希望以庄周为中心展开言述,透过庄子那宏伟的思想格局来道出自己内心的向往。是的,我是如八旬老人王蒙般喜爱着那个低调的庄子,喜爱着那庄生梦蝶。但在这岁月里,人总是最柔弱的,当我因有幸拜读庄生梦蝶,庆幸着自己今生可以读到这样的文章感极而泪时,也在无奈着无人可以分享我内心那份强烈的喜悦之感。
  十分幸运的,在一昏黑的午后,我执意前往书店,一路下了倾盆大雨,但我找到了与我有同样向往的人。买了《与庄共舞》翻开的就是关于庄生梦蝶的叙述。王蒙所言,初读到庄生梦蝶,那种情感比如今见到巨星得到签名还要欣喜。或许真因为那是庄子,才会让两年前只有14岁的年少之人感极而泪,让那位八旬老者回忆时满心欣喜。
  欣喜但不若狂,这就是文学的快乐,正如钱文忠先生所言的,文化的快乐是安静悠长的。在这毕业在即应试即将的时日里,消去那躁动,心切之时有所释怀。在我观之,此实为世间最美好的幸福。


后记
  写着这篇文的时候,外面下着很大的雨,这连续的两周,反反复复。在日本,这应该算是梅雨季吧。我或许是明白了五月为何叫做星梅。此时的我偏爱着雨天,又特别的躲避着晴天,似乎说来,和此文题《光与影》有所违背,确实呀,不放晴就没有光,那又如何会有影子的存在。
  或许一切我都叙述得很凌乱很模糊。但我很感谢,我还有机会追忆那些千年前的人,让我在这心如止水的时刻,独享这份略带忧伤的唯美。
  但作为我初中最后阶段的一篇能真心写出来的文,还是欣慰了。并以此作为中考的温故罢。


                          亦安
                        于星梅十一日

初中3年级 散文
字数:2687 投稿日期:2014-5-17 9:55:00

推荐3星:[痛苦的回忆]2014-5-17 1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