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女性,引导我们走”
南京医科大学 JIASHIYASE
它是自由流淌的海涛,是诗人满心的热血,这一切却又与美妙的诗韵有机结合起来了。正如同一匹狂放不羁的烈马却被碧空朗月所包容,震撼之余又有美的感受,这才能称之为好诗。
薄薄的一本《女神》,却仿若一团燃烧着的活火,在每个读它,思它的人的心头炸裂。激昂的语调,遒劲的笔触,火一般的热情,这全部的一切都被郭沫若以一颗诗人的心脏包容蓄积,倾吐成那一个个闪耀的文字。
曾以为郭沫若会是一个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是如此睿智,如此肃穆的老者,未曾想到他肺腑之间竟熔着这般炽热的炎潮。他歌颂女神,他礼赞太阳,他为凤凰而歌唱。诗从肺腑出,郭沫若便是个典型。无论是哪一首诗,都融入了他的激情与他灵魂深处的思考。自古文人迂腐,为赋新词强说愁。一个愁字,正如浩浩江水,愁得千百人茶饭不思,昏昏终日。然而他却从不这样,虽然也有对当下的憎恶,如《上海印象》;也有苦闷与失落,如《死的诱惑》,然而他却从不会哀怨。他,如个斗士一般,要么在光明中如中天之日般闪耀,让那金色的利剑扫尽一切罪恶;要么就让那宽容的平等的黑暗将自己吞噬的一丝不剩,让这份岑寂毁灭一切吞噬一切。在他的字典里,从没有拖泥带水。
在第一辑的第一篇《女神之再生》之中,诗人就抱着“创造个新鲜太阳”的革命意志呼唤起沉睡的同胞。诗人鄙视那些所谓“奉天承命”的封建君主,诗人也否定那些狂妄自大的野心家。对于那些麻木不仁的势利小人,诗人持漠视态度。诗人却同情那些被压迫的底层人民。在一片乌烟瘴气的战乱之后,善美的女神已向往未来,渴望光明的圣歌收束全篇,这是诗人对自身世界的美好期望。无论是对黑暗现状的鄙视还是那创造太阳的雄心壮志,都体现了青年的风发的意气与改天换地的坚定决心,诗人那高亢而嘹亮的歌声唱尽了这一切。
全书中最长的一片组诗《凤凰涅槃》更是诗人那翻涌的热血汇成的江河。低昂悲壮的序曲,正是诗人有意的欲扬先抑。在凤歌与凰歌之中,诗人把对黑暗现实的憎恶以及对宇宙与人的深切思考抒写得淋漓尽致。在群鸟歌中,诗人用讽刺的笔调写出了百鸟的丑态,从中折射出黑暗时代的众生相。到了凤凰更生歌中,全诗到达最终的高潮。新生的火焰带着芬芳、新鲜、热诚等种种美质遨游于天地宇宙,那重复了无数遍的“欢唱、欢唱、欢唱”直叫鬼神震慑,天地乍惊。这团蓬勃燃烧的烈火,这对高贵华美的凤凰不正隐喻着诗人强烈的历史担负感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诗人却不甘愿只作为一个匹夫,他要当光,要成火,要照亮更远更远的天地。或许忧愁与痛苦是诗歌的源流之一,不过这份热忱不也是诗歌的源头吗?这份热忱不仅在诗人心肺之间熊熊燃烧,流泻于纸上更掀起了千万读者的心潮。所谓诗歌的共鸣,说的不正是这个吗,只是这共鸣来的更加明晰更加热烈。
除了情感的强烈震撼,《女神》中的选诗也很有语言上的造诣。其中的许多篇,诸如《炉中煤》、《日出》、《晨安》格式都非常工整,富有诗韵。但是,仅仅专注于格式,诗歌难免流于古板单调,又显拘谨。不过郭诗完全不被格式所累,它是自由流淌的海涛,是诗人满心的热血,这一切却又与美妙的诗韵有机结合起来了。正如同一匹狂放不羁的烈马却被碧空朗月所包容,震撼之余又有美的感受,这才能称之为好诗。 音韵和谐,意境美奂是诗歌的追求,然而仅仅是这样也并不能称之为诗,只有融进诗人一腔热血,半身情思才可真正被称之为诗。郭诗正是如此。
一本《女神》,正如一曲长歌,高亢低回,不知不觉唱尽那群烽烟时代的激昂青年的热血与思潮。
大学 - 读后感字数:1310 投稿日期:2013-11-30 9:26:00
推荐3星:[流水紫云]2013-11-30 10:4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