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1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给我三级台阶

逼格情怀

同《台阶》一样,这也不是一篇很美的文。但,又有什么关系呢?
  
  年轻力壮的父亲已同被撬的青石板置放在了旧去的时光。
  ——题记
  韩寒对于教育体制的“不屑一顾”,提出反对意见,我想也是事物发展的一个必要的过程。教育体制的漏洞总得要有些人去找找,当然填补的理当是政府。
  年少轻狂的我也曾质疑过中国的应试教育,对于那些教写作手法如叙述文的整体感知细部分析这类型的教辅也曾持抵触态度。我很疑惑为什么要把写作禁锢起,但现在我的看法已然改变,毕竟写作也是成一定套路的,或者更公正地说,是成系统的写作。虽说我觉得一篇好文不应该被肢解得体无完肤,但是没有路数的文还是难登大雅之堂,只能自娱自乐的。
  现在我对于语文书的选文其实蛮欣赏的,一些我们平常绝触碰不到的好文只有在语文书上可循,当然我已经自动忽略了“为何有这么多鲁迅的文”这个问题。比如,《台阶》。这篇文我读得心有戚戚,所以就有了开头的那句话。
  那是老师即兴出的一个问题,让大家写一句煽情的话,我盯着“青石板”三个字很久,然后提笔写下。
  带有乡土气息的文章,有一种我触及不到也接触不到的质朴和厚重。李森祥写台阶,写父亲,写父亲和台阶的关系。
  真的是一篇再普通不过的文,我怎么会一读再读,不忍放下?
  他说父亲累了一辈子,一辈子低眉顺眼、老老实实,一辈子也没觉得自己有地位。那时的农村,说台阶也是说地位,台阶越高,地位越高。那时候,家的台阶只有三级,三块沉重的青石板,是父亲亲自搬回来的。
  搬青石板时的父亲力气还很大,三百来斤的青石板让父亲一趟一趟地背回家。多年来,如今本没有光的面也被踩得光滑,也被踩进了时光的印记,磨灭不去。
  他又说父亲准备了大半辈子,想造一间新屋,当然少不了新的台阶。父亲撬了三块青石板,换上了九级的阶梯——那是地位最高的象征。用水泥抹的面,很光亮很洋气。那天的父亲应该会很高兴的吧,但他笔锋又一转,说父亲却有些许尴尬。
  尴尬的父亲,还因为新台阶闪了腰。
  “这人怎么了?”
  人必是有私心。我不太赞同“人性本善”这个说法, 当然我也不是“人性本恶”的支持者。我记得爱谈天的体育老师告诉我,人是有两个灵魂的,两个灵魂是相矛盾相对立的,你听从哪个是你自己的选择。我有些迷惘,那么是什么决定我们要听从哪一个?我想也许是正义,也许是善心,也有恶念,会有很多的原因。但是体育老师后面的一席话让我有点宽慰,大致意思是:“什么叫懂事?就是你把代表恶念的那个灵魂挤了出去,存在在你身体里的是一个纯洁的灵魂。也有把善念的那个灵魂挤出去的,这是人自己后天的选择。”
  文中的父亲,辛劳了一辈子,看似求得是九级的台阶,但心底里何尝不是一颗想要名誉的心?但是作者后面这么说道:“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朴实的人终究朴实,劳累惯了的心和身子还是适应不了富贵,多么纯真。
  但是,“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台阶》不是一篇很美的文,描写都很平淡,淡淡几笔的景物描写,看似平常的动作描写;思想也很直白,无非是对父亲的心疼与爱。但浸透的是作者的情感,饱含真情。我想这就是打动我的原因。
  所以无可否认文的最后一段话触及心灵,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亲。内心深处,我有那么一点想要风放慢速度,时光停在台阶上,让我再多看看我还未曾被时光带走的父亲。
  • 小学1年级 - 散文
  • 字数:1457 投稿日期:2014-10-10 20:07:00

  • 推荐3星:[ZHH9595]2014-10-10 22:1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