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游记《自为青城客》

缓歌

一篇游记,一路心情。
  天气尚好。
  
  五一小长假,高速公路七座及以下的轿车免费。
  所以就出发了,目的地很明确。
  四川,青城山。
  我们没有报团,是自驾游,听说跟团必须三个小时就爬完青城山,肯定不能让人全部游览完,只能坐缆车。
  107.1四川广播电台的主持人说,北京堵死了。手机新闻说马航从失联转为失踪。
  车窗外掠过大片大片地绿色,心情是前所未有的好,一切新闻我都觉得置身事外。
  
  青城山是信道的地方。
  继问道武当山,问道终南山,这一次,问道终南山。
  我不是信道的人,但对于道教,我有莫名地崇敬。
  有人说这些是迷信,根本不存在。我不支持,我总觉得,大多数人没有遇见过的,不是就一定不存在。
  也许有神怪的吧,也许有天命的吧。
  人应该心生畏惧和信仰,不然必无法无天。
  
  青城山镇。
  到达时夜市已经开始了。喧闹呢,住宿的,吃饭的,吆喝着叫卖的小贩。
  我们在携程上定的农家乐在夜市之外。只转了一个弯,进入另一条巷子,就一下宁静了,喧闹似乎就被挡在一个无形的界外。
  不是城市惯有的高楼,四方格状分布,每一户都有一个小庭院,和或两层或三层的房子。溪水绕着每一户人家的院墙外流,当真是“绿水人家绕”。每一户人家都有几棵高大的树,挺拔苍翠,有鸟栖于此,多是麻雀,随着鸟声,叶子晃晃悠悠掉下来,踩在上面吱吱作响。
  什么话也不想说,你只会惬意地伸懒腰。
  去观察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中国道教文化中,水是最具灵性的。
  水清,流动着,便是很美好的,你可以听流水潺潺,看落叶随水漂远。若是死水一潭,没有灵气,感觉都会非常不舒服。
  青城山镇的水,还好。
  
  据说,五月一日晚上突来雷阵雨,不过我睡得很好。
  
  次日清晨,我们走到青城山下。停车场和售票口还有一截很长的路。没有坐电瓶车,我们慢慢走过去的,电瓶车每人10元,有点小贵。
  真是人山人海。还有一条公路通往青城后山,有几个骑自行车的大学生在商量着去后山。正当最好年华,还未深涉社会,眉眼都带着自信,意气风发。
  登山前我问过母亲:“我们要坐缆车吗?”
  母亲坚定地说:“如果有体力,就不坐缆车。”
  事实上,我们也做到了。这是后话。
  
  随着人流爬山,有年轻女孩穿着裙子高跟鞋,回去后腿肯定难受。
  爬了一截后在一个亭子里休息,看到一个人在抽烟。景区里是不许抽烟的。一个清洁工守在他旁边,没有说不许抽烟,就这么固执地守在旁边。
  那个人也不好意思了,掐灭烟丢进垃圾桶。
  说不出来的感觉,只是印象很深刻。
  
  青城山不算高,1260米,但跟庐山一样,有滑竿。
  挑山工们着统一制服。后面印着: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
  都江堰和青城山,很近。广播说,去都江堰的人特别多。
  青城山的挑山工们很有眼色,看到年岁大的游客,便会机灵地跑上去。
  也和卖黄瓜、饮品、土豆花的小贩一样,十分熟悉青城山的道路。
  他们步伐又稳又快,路面有点滑,但他们仍然没有放慢速度,这是以以前多次摔倒的代价换来的平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每行都有必要的技能。
  这就是生存。
  
  最高的地方是老君阁,太上老君乃道教的鼻祖。
  沿途有很多道观,很多景点,但印象深刻的就那么几个。
  人会习惯性地删去外界刺激不大的事物。
  
  最深刻的是掷笔槽,介绍说是张道陵天师跟鬼帝签订条约,用笔画了两条道,人道和鬼道,不再让鬼来祸害人间。
  路很窄,像是生生从峭壁上划出的一条道路,下面两座山隔出一条窄缝,人很多,有警察在现场维持秩序。人们不住惊叹,而我,连惊叹都难以表达。
  
  中午时已经爬了一半,有一座道观,还有小卖部。人好多,有拜道的,有休整的,也好吵。
  本是不想停留的,却发现了一个红门半掩的院子,进去后,喧嚣就被隔在外面,整个人都安静下来。院子很大,中间有一棵老银杏树。两层楼的房子,想来是道人居住的地方。
  我们就在那里和着清风吃完了午饭。
  
  最值得一说的是,祖师庙。
  通往祖师庙的路是一条支路,意思是到达后还要返回到岔路口继续往上爬。
  很少人去,大多人的目标是老君阁。
  但我们想去看看,就去了。
  路上遇见一个清洁工,老爸很累了,问他:“还有走多久到祖师殿?”
  清洁工很热心,他说:“不远了。走到一个分岔路口时走小路,小路要近得多。“
  真的有一条小路,我们只犹豫了一下,便决定走小路。
  小路通向的是祖师殿的侧门,只是往上走了一小段,后面的路都很平稳。
  祖师殿里有两棵树,长了很久的样子,一根主干分了很多枝。
  母亲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
  
  回去时走的是大路,小路真的比大路省力。不过没有看见那个清洁工。
  走到那个岔路时,遇见一拨人,他们说:“走哪条?走大路吧,看起来可靠些。”
  当是就觉得是缘分使然。
  即便我知道清洁工肯定不会在一个地方长久停留,但我还是觉得奇妙。
  如果没有遇见那个人,如果爸爸没有问,如果……
  我们是不是就会走那条大路而舍弃那条其实更近的小路?
  我们是不是就永远看不到那条小路上的风景,看到那个在小路旁的墙壁上中间的“日”用阴阳鱼代替的“道”字?
  我只能用“缘分”二字解释。
  找不到更好的字眼了。
  
  一路辛苦,到达了老君阁。
  最高处,冷风一阵阵地吹。一吹,混沌的脑袋立刻清醒了。比清凉油还管用。
  周围都是雾,不大,很多人都在拜太上老君,很多人在拍照。我们没有去凑热闹,而是走到旁边。
  青城山的旁边还有一座海拔更高的山,其余的山如波浪般朝那座山涌去。
  母亲说,人这么多,这么闹,青城山的山神肯定不会待在这里,只会让几只妖怪在这看家,自己跑到那座山去吧。
  我相信。青城山已经完全被开发了,而对面那座山,人烟稀少,云雾缭绕。想必是我,也会到那座山图个清静。
  但母亲仍然绕老君殿三圈,默默祈愿。
  说实话,跟母亲在一起,受益匪浅。
  我很感激她,也很抱歉。
  
  下山时坐缆车的人排成长龙,有警察在旁协助。
  警察说:“排队都要四十分钟,还不如下山快呢。”
  然后我们就不想排队了,走下山。
  我的脚酸痛无比,爸爸的脚受了伤,妈妈不太舒服。
  我们仍决定走下去。
  
  下山其实很轻松,你只要小跑下去,就不太累。
  后来,一个挑山工从我们后面跑下来。是的,是快跑,一步跨几个阶梯,还抄小道。
  我们就跟着他走小道。
  小道有点湿,但只要把重量放在腿上,就不易滑倒。
  后面的路程都是平缓的,两旁是野花绿草,头顶上是载满人的缆车。
  我们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下了山。
  下山后,听说坐缆车的人还有很多。
  经过一个湖,走了一段路,再次回到起点。
  人少了很多,变得空旷起来,售票的工作人员已经不知所踪,大门仍是开着的。
  再合个影,就这样,结束了这段为时八小时的旅程。
  “青城山,再见。我来过,就这样。”
  没有什么兴奋,留恋,有的就是满身疲惫。
  但很快乐, 平静的快乐。
  
  如果做电瓶车的人不多,就坐电瓶车,因为老爸后面还要开车。
  但人超多,反观走路的人倒是特别少。
  走下去吧,排队不知又要耽误多少时间。
  就一步一步走下去了。
  细细回想,发现全程都是用的双腿,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
  从来没有这样,与自己的双腿如此亲密。
  这是一次很独特的爬山之旅。
  我把它贴上一个小小的标签,仔细收藏在心里。
  “五一”小长假,四川,青城山。
  
  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杜甫
  哈哈不好意思,我把你的诗理解为:不要随地吐痰。顺带感慨古人环保意识挺强的。
  但知晓真正意思后,我有种被触碰到心灵的感觉,这大概就是感同身受。
  看了一些关于青城山的诗,写丈人峰的很多。虽然很遗憾,因为没有路,所以到不了丈人峰。
  不过很荣幸,在山下窥到它的身姿。
  的确很漂亮,突兀地耸立着。
  然后就觉得,完满了。
  有时候,我就是这么一个感性的、迟钝的生物。
  
  青城山,青城客。
  • 初中1年级 - 散文
  • 字数:2952 投稿日期:2014-5-6 20:50:00

  • 推荐3星:[小韵儿]2014-5-6 21:0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