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年级 - 记叙文 阅读指导

感动重庆的爱心故事

清华中学校高2015级九班 吴婧婷

感动你我感动重庆,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蓦然之间的感动,刹那之间的心惊,它们像小石子突然掉进湖里,激起一圈圈涟漪,像一颗颗海底的珍珠。
  ——题记
  在平淡的生活中,总是有一些令人感动的事。平凡的沙子中蕴含着宝贵的黄金;平凡的泥土里培养出鲜活的生命;平凡的事业后矗立着壮丽的人生。重庆,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孕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提到重庆人,耿直,豪爽,开朗,善良,淳朴。
  1991年,41岁的童木兰从新疆调到巴南区看守所做管教干部。刚开始,对那些任性爱惹事的失足少年,童木兰又恨又气。工作时间长了,她发现,这些青少年在本质上并不坏,他们中有的人是被人利诱、有的人是一时冲动而犯下错误。从此,童木兰决定要将更多的关爱和尊重带给他们。每到过节,童木兰总会从家里拿出自制的香肠、腊肉给在押人员改善伙食;在押人员心情烦躁、情绪不稳时,童木兰总会耐心地开导、教育。到后来,在押人员只要心中有了烦恼,都会主动找童木兰倾诉……
  14年来,100多名失足的青年在童妈妈的帮助下走上正轨,大家都亲切地称她“妈妈”。“只要社会和家庭给予足够的关爱,多给失足的孩子们一些生存的余地,我相信他们会变好。”这是童木兰一直坚信的。
  杨玲是童木兰花精力和时间最多去管教的一个。2001年,杨玲因贩毒吸毒被第二次送进看守所,当时情绪低落,几度自杀,童木兰便对其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照顾,生病了帮她买药,最终令其敞开心扉。后来杨玲在永川监狱服刑的4年,童木兰不间断给她写信、寄钱。2005年3月,提前释放出狱的杨玲无家可归,只得带着女儿来投奔童木兰,后来正式成为了他们家的一员。
  2006年感动重庆评选委员会评价说:女民警女囚犯十年相知,恶之花泪水中涅磐;红与黑几度碰撞交融,成就多少母女情缘。那一声声含泪的呼唤,超越了血缘,升华了女警的侠骨柔肠——大爱无言!
  爱,在付出中变得恒久。我对这位女警充满了敬意和感动,因为从她身上,我感受到的是人性的光芒和无私的大爱。
  黄静,33岁,中共党员,重庆南岸区实验小学教导主任,美术教师,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已有10多年教龄。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女教师一样,她的一个肩膀担着父母、丈夫、孩子,另一个肩膀担着学生,哪头都不能松劲儿。虽然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工作之余能和家人一同吃饭、看电视、说话聊天。
  但这一切却,发生了变化。她报名支教了。
  她生活在一间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里,没有空调,没有冷气,有的只是一台小小的风扇,虽然尽职地发挥着本能,却也无法驱散夏日的炎热。
  黄静曾经说:“有时候晚上挺害怕的。” “白天还好,晚上老师们都走了,这一楼就只剩我一人了。不过,只要心态好,久了也就习惯了。”她是个很乐观的人。
  那个时候,初来乍到的黄静被安排上一年级六个班和六年级一个班的美术课。白天,繁忙的教学工作冲淡了对家人的思念;夜晚,四周万籁俱寂,黄静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儿子天真可爱的笑脸。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对美术有兴趣。“老师不能只是默默付出,要让孩子们明白你的劳动。看到他们不认真,我就会告诉他们,为了这一节课,我做了多少课前准备,费了多少心血。他们一下子就认真了。”
  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黄静想了许多方法。她总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动手画、动手做。没有教具,自己掏钱买材料做;没有课件,晚上借用办公室的电脑加班制作;布置的作业一定全批全改;经常举行班级画展等等。她还将自己探索积累的“挤奶油”绘画技法教给学生和其他美术教师,使学生整体绘画创作水平有很大提高。
  因为教学条件的限制,城一校的每个班级人数基本都是70左右,这让黄静很不习惯。而一年级的孩子又总是最活泼的一群,一天的课下来,黄静的嗓子便嘶哑了。她制作了许多可爱的桃心、五角星,用于教学奖励。只要孩子们答对一个问题或者画好一张画,她便在他们的额头上贴一颗,一节课下来,额上贴星的孩子兴高采烈。她总是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动手画、动手做。没有教具,自己掏钱买材料做;没有课件,晚上借用办公室的电脑加班制作;布置的作业一定全批全改;经常举行班级画展等等。
  很多人都有一个梦想,做大事业,有大出息,出大成就。黄静却总是说,我只是在我的工作岗位上做着自己该做事,没想到会得到这么高的评价。她只是千千万万支教队伍当中的一员,为祖国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但她的敬职敬业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中。
  感动重庆,那是中华美德的淋漓表现。但不是只有大人物才能让世人记住,那些做了感人肺腑的事的小人物更让人牢牢地记在心里。感动你我感动重庆,这世界有爱才永恒……
  • 高中1年级 - 记叙文
  • 字数:1804 投稿日期:2013-2-20 21:49:00

  • 推荐3星:[三叶草123]2013-2-21 16: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