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年级 - 小说 阅读指导

当时了了

恋草樱

专辑:山东平阴县第四中学《小荷文苑》

首发百度少司命吧。勿改格式。溱与洧,方涣涣兮。  ——《诗·郑风·溱洧》此句系统不允许发所以我删去了。
  
  [一]。
  
  
  三分春色描来易,一段伤心画出难。
  
  
    ——引子。
  
  
  夏日总有那般流萤恣肆挥洒之时,画舫缓缓而又优雅而过。虽是笨重不及姗姗行步的女子,那船上自东扇过而至西的枳扇上,所画女子倒也不失明眸巧笑。却是那被扇面掩住的容颜下却不知是否被那枳扇女子顿觉失色。客栈里却还是有些人读书人但作观吟辞者,虽不是屈原《离骚》那般,摇头晃脑间也是有百般伤愁宣泄不尽似的,仿佛是谋士不遇主,却只是扬袖徘徊间埋怨流年不及权盛之时,祈来不得些财物。
  
  
  
  端茶的侍者自是在众人尚未敲击木桌以求续茶时,便是小心翼翼地捧着茶壶在一侧伫立许久,就只待那客人饮下些许后在斟满茶杯。只是虽是如此,却是该斟茶时,那土色面容上却又有些呆滞之意仍存着。如此几次下来,客人也是有了些积怨于心中,却是找不到适时以发挥。
  
  
  
  终于不知是何时,侍者却又是出了次错,眸光始终是盯着那茶杯,而手中动作却是僵硬了甚长时间。客人便是拍桌怒斥那侍者道,终是把那侍者唤回了神,却是瑟缩着,手中的茶壶脱落手中时却恰是洒湿了客人那一袭青色长袍。那人面上却也是一阵青紫变化,扬手便要自那侍者面上落下。
  
  
  ……
  
  
  “……”周围人却是仍旧饮茶不休,夏蝉却是仍旧叫得不疲,少了侍者,不过自为自斟茶罢了。至于那又是何人受难?于他们自是无干。毕竟现今却是何年月何人不知?
  
  
  
  朱红瓦紧挨成就屋檐,受难者成就享受者。“……”月溪并未作何言语,却只是不动声色间将一切尽收眼底漠然一片。无论是何时……或许都会是这般的罢。幼时犹记得母亲却也是这般,出征的将士走在石板上时,伴随着土地被加税日益严重,母亲却终是倒下,姊姊却是被不知何处的将士在城破之时掠走。那时,她却是躲在一处灰色的枝桠处,姊姊却也是望见了那般模样的她,神色漠然,或许她那时若是喊出一声她便也会被那将士们发现。但她却是并未那般作,却只是一笑而过,月溪却是再未见过她那侧身的黄裳之后的身影。
  
  
  
  或许她会觉得甚为愧疚,但她却还是必须望见那鹅毛般的雪铺天盖地的席卷来时,也许衬于那有沉鱼之貌的歌女之舞或者是乐者的排箫等声中甚为合适,但对于需要在冬日里亦需同如往前一般耕作的所谓民者而言……却又是何等景象?她走出那片破碎的城池时,韩国的旌旗却是尚未破损严重,却是被火焚烧去了一半韩字。她望着那阙台上折戟下着着铠甲的韩国兵士尸体,却是有一具正死于那旌旗之侧……
  
  
  阿姊,你道,这又是有多少离伤?
  
  
  为了守护这一切,却又是那般之多人前仆后继。
   
  
   
  
  一]
  
  
  
  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摘自《庄子·秋水》
  
  
  念及往事,月溪却是又细眉微蹙,若常有几番愁肠又能度多少经年。那年未有一纸书,却是抛下了缠绵榻间之母。面若糟糠间,赏不见连连泣涕,不为家国亡不为儿女奔走天涯,朝朝至垂暮间却只是垂眸不语。母亲她自是知晓自己定然会离去的罢,奔走,踏过天涯或海角一足,只是自己心中动荡的是何她自己却也是未知。只是为自己行走,不愿了了而之却亦不知那之后又是何该做。
  
  一方青草池塘开,谁着霓裳却作无言。或是不便匆匆把那青山黛水寄与蹉跎,也不愿在绝径路上执着于黄土里已是断魂者。
  
  
  月溪伫立了片刻,忽是抬首直视前方,颤颤巍巍而来却是一龙种老者,虽是脚步不稳手中酒壶却是仍舍不得将之抛弃。酒水洒湿了尘土,“……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月溪却只是静默地听他道来。(引用唐伯虎的诗,继续年代对不上但是还是抱歉抱歉抱歉抱歉= =。)所谓一袭粗糙的衣衫,你是否也在笑着那朱阁里的华裳在某些人的眼底里却是无法恣肆地给予所谓体面之等?
  
  
  枯叶蝶学做一片缱绻,轻纱微拂,发丝徘徊风间时,眉心处那一抹微红点摇晃时,与那白玉兰中的一点微红,是否有细听着风又与了谁一丝微微揉入的柔情亦或是悲凉?无可奈何,又是何须奈何?
  
  
  想来,却是也该归去了。垂下琉璃紫眸,老者却已又是不知于何时离去,唯有那一方土地上浅浅的酒水留下的痕迹仍存着,但是它亦会在阳光所给予它的一切种继续贫瘠,如同凛冽的寒风刮在那些褴褛衣衫缝隙间分享一切哀痛的现实。好比,那年灰色的枝丫。或许,风也会一并带走它的一切气味。
  
  
  就像随着韩国灭亡之后,在流离失所的人群里头。往往不会有人发觉,少了一个如何的孩子,她的过去会是如何,她今后将会有怎样的遭遇。他们只知道自己来日梦醒之时或许会依旧浑浑噩噩,依旧要在天涯之间奔走。享受寒冷与恐惧对于他们的侵蚀,强壮的人可以依旧去当兵,老弱的人最终都是会甩在在最后,妇女孩子亦是如此。
  
  
  那么,我又会如何呢?月溪不知。却是在临近黄昏时,不别那沉沉绿叶遮住的景色无边,亦是独自离开。寸土未湿或脏了足上之鞋,却只是昭昭日月又起,一片幽蓝火焰又自身边摇曳不止。有几缕光线幽幽透过那一孔而过,却只又是有些森冷之意。月神殿里,却又是本该如此。月溪方至时,便是得到了月神的传令,想来又是些不甚困难却只是又需耗费多时的事务需她与大司命代众人前往。
  
  
  “……弟子月溪见过月神。”
  
  
  自那被蓝纱遮去的眼眸中,月溪漠然对上。或许那是一些平分了岁月里的被侵蚀的物质沉淀着的眼眸,不比秋水孤寂不比温池之温和却只是那般而已。却是无意知晓更多。少司命不司人之情感,亦不似楚辞中那般描绘不司人生死便不需触碰那刀刃。尖叶也罢,任何植物也罢,都和刀刃无一二,皆为可伤人亦可伤自身却只凭控制的武器。
  
  
  天宇中又是除了星辰与月及那沉沉笼罩着的黑色之外,再未染上些许什么。虽称不上无垢却又似是无垢的白衣,只是白衣终究是会被其余物质染及,而这一切实际却是未有何变化。却只是世人有世人之口,世人有世人之眼。所谓不同景色,不同哀愁于心头。
  
  
  或许比不上那句“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可是,那又是如何。只是因为那春来涨满那沙洲。那里有痕迹罢了。
  
  
  [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摘自秦观所作《踏莎行》一词
  
  
     幽幽岁月,悠然涓流里却又朝代自更替。往日化作海一粟后,今日秦始皇却是为在尚未化作沧海一粟前辉煌一时,而开始大肆征奴役以建陵墓。无论那日后风化与否,民众的悲哀自是染不尽他的华裳。或许再无愿以荆轲那般孤身一人前往刺秦王者存于这世间了罢,眼底漠然付出一片,清冷琉璃中再塞不入任何对于往昔的念及。所以才道,往昔不堪剪。
  
  
    纤细双肩上却不甚沉重的衣裳却是忽然轻微摩擦着,身后扇饰上铜月却是忽然不受控制地开始摇晃,风忽是恣肆涌起卷起些许甚为粗糙的树叶,似是有人刻意而为却又不似有人刻意而为之。轻微地后挪一步,铃铛于所系之处开始摇晃发出些不甚清脆之声。再是将头微靠于一侧,很快却是一枚暗器自远处而来侧过紫发时却是割断了一丝,轻落于肩头。不可置否地颤抖了下眼睫毛,琉璃紫眸中却是有一股朦胧雾气开始涌出。
  
  
    ——到底……是谁?
  
   
    “……在下儒家张良,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姑娘冒犯。”却见那丛中走出一青年男子,一袭素色长衫不曾凌乱,不过发丝束起时却是有些不羁之味,不似其余成年男子所束发之法。再观长袖扫过时几片绿叶落于指尖,月溪衫上紫纹却是有了些染上尘土。肩头的紫发不知觉间却是滑落于地上,面纱微拂时,嘴唇便却似有喃喃一语,张良笑意却是仍弄,轻挑眉间却又有些许观察之意……
  
   
    依着衫上紫纹来观,倒却是有些似那阴阳家之人么?不过说来阴阳家与儒家似倒也有些缘分——儒家孔先生之弟子中有一子夏者,却似是有著一与卜算甚有关联之书。而阴阳家之人,虽较之卜算阴阳之术显然更为侧重于修炼,只是却也不至于将其荒废多时,哪怕是仅为略知一二……
  
   
    此番岂料却是遇上阴阳家之少司命……却也不知是某之幸或为祸?不过,若是以现今之局面来看……时机尚未成熟,显然却是不应再多动干戈。眸中盈盈笑意不减半分,却是眸底沉下了一丝浅浅的杀气。随之而动的,便是月溪那苍白得五指间腐化而去。……为什么,却是如此艳丽之花,作了浮华,于那灯花里不学了了。
  
    
    琉璃紫眸中流光穿起些漠然与嫌恶之意,指尖却又是些尖叶欲起,周围又是暗自潮涌间阴阳术却是骤然欲出。张良知是拦不住,便是忽跃于一枝上,月溪指尖却仍未稍停半分,却只是阴阳术发动之时仍往张良所站之枝上射去。
  
  
    但却又仅留摇晃的一枝在断裂后,随着尖叶落于地间,扬起些许的尘土,便是如此迎上了月溪的眸光。素闻儒家弟子文武兼修……张良,却是如此,既是有任务……那么像是却也不该久留。或是趁此离去更为适宜罢……想来,他也无意于我争斗。却是我也鲁莽一回了么?“……”柳眉微蹙,扬袖间,一阵墨色涌起,张良却是见那紫衫身影不知又是何去处……
  
   
    “……想来,若是需劳得阴阳家少司命前往,也较有可能是墨家等人了……我想也是该前往之机了罢。”罢了无奈摇首之举,张良却是缓缓侧过身迈步自那林中深处而去。那年韩国女子,岂料果真是现如今那——阴阳家少司命么?
  
  
    但,那却又是如何?墨家之行,却又是这于我儒家的一大转折。墨色若破,则我儒家必成为那大秦帝国对于诸子百家之中最为忌惮的一对象,必会联合阴阳家等人大破我桑海小圣贤庄,只是那时不知儒家根基是否能保存下来了……
   
  
   [二]
  
  
  西子湖浓妆淡抹依旧,敲敲打打小筑江边默默起,谁数几番秋露上了浓重时分。那年折下一枝桃花腐烂之时,是否还于那锦绸中作那暂搁?朱阁里是谁家君主在用珍珠装饰那如花美眷,轻描淡写了多少余了的岁月?
  
  
  这里又是何地?今夕乃何夕?子衿却只是恍恍惚惚,犹记得半路来的些许寒意。秋露已然浓重了起来,却是无法再多更上一裳,惹得她有些瑟缩。犹记得才问了打渔的将士是何国人士,他却只是憨憨地答道韩国人……也许是俘虏?或是,子衿不过止住了多余的思想,端坐于原处虽面上是不作何动静,素颜上明眸却是浮动于那远处传来簌簌之声处……
  
  
  已经是行了多少里路了呢?离那破败的韩国山河却是如此之遥远了……月溪,你此刻又是身在何处异地呢?……倒有几分凄楚凝于眉心,唱不了些深陷沼泽里的丹顶鹤所寄托的挽歌。喉中一切都被抑制直至消失,子衿不知她日后会如那落叶飘摇于何处。只是把心与身寄与天涯,徒留眉间微蹙与故人相忘。
  
  
  她却是料到的,她或许只是会忘了这姐姐罢。
  
  
  只是她们却只是都在半步的距离间徘徊……子衿她从不知自己是刻意或是无意被那敌国将士带走的,或许是厌倦了每日母亲那殷殷招呼声,村中无时无刻不自同龄待嫁少女身上瞥来的鄙弃之光。她想,她们或许自豪于尚未及笄时并未有何婚约,以至于是被人以一纸长篇大论拒之门外。
  
  
  那日——子衿犹记得那日却是那家公子遣了小厮迅速扬起马鞭策马而来的,尘土飞扬里有些迷蒙了那地上被马儿踩出的印子,喘息声却是未曾有过些许。母亲有些酸楚地读罢信,却是欲丢至烛火中烧至灰烬。但……子衿却还是自母亲手中夺来——她本是伫立于那许久了的,因烧柴而被熏黑了些许的脸上可见得的却是一阵浅浅的无奈之意……
  
  
  犹记得春秋时期有一典故,齐大非偶。郑国公子姬忽以此拒绝了齐国之女,而现如今本是比她人家中更富有些许的人家,却自喻为不可攀高墙之户,不过好在母亲认为二人本也未多见几面,便是就此罢了此事……
  
  
  
  子衿后来曾是问过些许邻里,却是得知那公子在不久之后便将匆匆娶一韩姓女子过府,虽是道了匆匆二字,却也是少不了些许人们念道那《诗经》中些许——“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家宜室。”之类的语句来敷衍了事。那户人家却是吟得十分大声,她本是倚在隔着许多石块的木门后,却也是听道了不少——及那抹艳红得煞人眸里的红裳影。
  
  
  
  “……”她也是知晓的,自己所唤名讳也是取自诗经中那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衿却是极为贴近人身侧的衣领,只是今日虽是刻意多取了件裳来披上,却仍感寒意不减。半夜自床榻上爬起,伫立于门前许久时,鸡鸣尚未响起,周围却是寂静非常,雨落于青色石板上,却是也有些天青色之雨的错觉自心底顿生。
  
  
  子衿犹记得那日,她方侧过头,却是恰巧见了幽幽而来的月溪,眸中却是她不曾窥见的一丝情感……甚至于今日她都不曾知晓那是何物……
  
  
  
  “……却是又已将临鸡鸣之时。”她忽地脱口而出道来一言。
  
  
  子衿呆怔住半分,再回过神来时,耳畔边却是一声鸡鸣划破了一日之晨的寂静之景。好似把些许平静的美好,就此划成两半。她自那一刻起,忽然有些开始害怕了周遭所有人的言语。却只是掩住自己的面容,害怕所有动摇她的言语会将她原本的面容撕裂。
  
  
  
  子衿。是否你应该只为你自己的衿。
  
  
  只知靠近你,为你而温暖温和。
  
 
本章依旧不是写少司命的。
仍旧是某女子后文依旧会提到。
原创人物啊依旧。摸脸。

[三]

   故人两相忘,结局本该是如此的罢。


   但我还想给你捎杯苦涩已淡些的茶。可是这明明却已是多少年里流转。只言片语里,谁又能听我勾勒那本是简单的故事。


   碧水岸边便是一小小竹筑,筑前散落石级上的尽是些削去的竹片,字迹比起名家自是不如,却也在内敛中又含了几分锋利。这明明还是所谓“春秋无义战”间,却是也有随烽火已去岁月而隐去,倒也有几分顺其自然的意味。只是,这却也并非名男子,却是名普通的医女。

  
   只是她所怨自身不足的医术,无法挽留过多贫瘠土地上该是跳动的脉搏。却只是无力地辗转着跟随着民众们,在荒年中逃难,步伐疲惫之时无人可以驻足为之动容。所以她便不再辗转,便欲把余生搁置于碧水间,梦醒时涓涓细流与她些许慰勉。于是她日复日年复年,窗前独自剪烛,独自削竹简……本以为会如此到了暮年,却是止在了方满二十七之年。


  无非本该是自寂静中闯入了谁人,于是谁又为此改变的常见之景。只是寒夭却不愿为谁改变自身的那抹不易的淡泊,失去了救济世人的能力。她能所为的,不过是作一阶隐于一切纷争中的女子,独自观着自己那抹天宇。

  
   她道,“她叫子衿,求寒夭毁去她的容貌。她道,她自罪恶中爬滚。”她道了许多言语,但寒夭却从不知晓她为何要搬出如此之多的理由来为自己求些解脱。容貌若是不在乎了,那又有何……罪恶若是淡漠中积累长久了,便是他所习以为常之事便也道不来常人罪恶与良善之分了……


  但虽是如此,寒夭却是收留了她。未问来处,亦未为去处,却是子衿时常找来张草席坐下,娓娓叙来她自那军中俘虏里逃出的事迹。只是叙述到一节末时,却又不再言语便是垂首默默不语。“……子衿,你的发髻已是歪了。”寒夭道出一语时,子衿却是忙扬袖拭去了眸侧的些许朦胧之物,摆出一笑道——“倒是子衿之所疏忽,竟是连这仪容也不顾了……”


  寒夭未再言语。此时屋外却是杨花自作轻薄姿态,逶迤了一地的青裙上有些许雨点洒下,她忽是想起有一把许久未动过的布伞了。便是取来撑开,微微转动那伞把之时有些许雪忽地落入探出的左手掌内,于是缓缓地融化,一阵冰冷来换那些温和之意。墨发散落处,却是在纤细双肩上又被那风吹得似那柔弱的女子,好似欲自风中散去一切形态。

  
  ——她想,为何她却是独爱这杨花。

  
   侧过首时,子衿已是重新梳理好了发髻自里屋走出,步伐姗姗。寒夭犹记得她言语所止之处——“齐大非偶”寒夭却也是位齐人,自是知晓这典故之由来。此典故出自左丘明所著《左传·桓公六年》中:“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那日之后,子衿却是如此笑谈道她那名字之出处,却是朝那寒夭问来——“你为何不取作桃夭……却是为何?”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摘自《诗经·桃夭》)

   是否那却是因为——有些日子里不再需要那桃之嫣红?却是忘却不了一切辗转里所见那些许寒冷之意爬上背脊时。……寒夭不知。仰首时,却是见得燕子自那新巢里肆意振翅。
  
  • 初中1年级 - 小说
  • 字数:6180 投稿日期:2010-10-23 15:28:00

  • 推荐3星:[夜砂]2010-10-23 15: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