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人启事
读寻人启事的时候,女孩正座在长椅上,浓浓的树阴牢牢笼罩着椅子,就像母爱,寒冷而郁闷,女孩无言。
用女孩的逻辑讲,母亲不疼她,母亲除了爱好赚钱外,最大的偏好就是苛求她。必须……不准……专制、独裁是女孩给母亲的定义,并作为母亲的代称。
离开这个没有温暖的家,女孩蓄谋已久。女孩在留下这一张纸后,终于把计划变 成现实:“妈妈,我走了,按您的意思去把铁变成钢,别找我,我会活得很好的。别忘了,我很漂亮。”
读着留言女孩感到报复的快意。
令女孩满意的是,母亲第二天就调动了A市的新闻媒体,登了寻人启事,这要花很多钱,女孩心里高兴。
你永远找不到我。女孩甩甩头向火车站走去。
在B市女孩,买报、做工,只有离家的时候才能品位家的温暖。
半个月后,母亲把寻人启事散发到了B市,这次的寻人启事颇有点检讨书的味道。女儿,回来吧,妈……不再……女孩开始惭愧。可不能这么投降,女孩咬咬牙又去了C市。
每天晚上,抱着寻人启事的报纸入睡,已经成了离家后的习惯。再C市的两个月了,没有新的寻人启事每女孩子感到失落和不安。
后来,女孩子重要再《C市日报》上找到了一篇与自己有关的文字:但不是寻人启事,而是一则生日祝福:“女儿,生日快乐!”短短的几个字让女孩失眠了。
给母亲打电话,女孩第一次拨通了那个自己私下默念过百遍、千遍的号码。“此用户寻女未归,请留言。”挂上电话女孩已经泪流满面。
这一晚,女孩失眠了。皎洁的月光照进屋子里,显得格外清雅。但女孩的心却像波涛汹涌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静。女孩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母亲忧伤、焦急的脸,感到后悔不已。终于熬到了早上,女孩心事重重的去上班了。上班的路上,女孩看见一个小孩拉着一个女人的衣角叫到:“妈妈,给我买棒棒糖!”这无邪的声音深深的刺进了女孩的心,让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和母亲在一起的种种画面,不禁涌起一股思亲之情。女孩飞快的奔向火车站,买了回家的车票。
在“呜—呜—呜”的声音中,女孩踏上了归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