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中国人很少有不知道“床前明月光”的,家喻户晓已不必说,但我在一次查找它的朗读节奏时发现,原来我们一直耳熟能详的这句话却还有更确切的理解。
那是关于“床”的理解,很多人都认为是类似于现在的床的东西,最多是像古人用的榻,反正是躺和睡的,可看了人家的解释我才明白“床”原来是“井栏”的意思,前两句诗可理解为诗人站在井栏边,看到月光洒在上面,就像是秋日夜晚落下的霜,这样一解释,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想想有理:床在屋里,月光照进来,很难到地上,即使到地上,也不会有如霜的感觉,霜在外,如月光自然倾泻在井栏上则能让人理解如霜的样子,在屋内则不妥。更有证者曰《辞源》中解释“床”的第三种意思即为“井栏”,且古人称“床”不为“床”而是“榻”,如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徐孺下陈蕃之榻”即是。另外,李白的诗中还有“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长干行》)其中的床也应解为井栏,整个理解应为“妾的头发刚刚覆盖前额的时候,在门前折花时遇有困难;恰逢你骑着竹马来到,绕着井上围栏用竹杆(所骑竹马)为我设法取得青梅。”如若是床的意思,则不妥。
由此看来,我们习以为常的知识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怎能不叫人扼腕?想来,中国百姓自小知道这首诗开始,都只知月光是洒在床前的,那么多年以来,那么多的书本教材,那么多的言传口授,却都发生了错误,直觉得知识不真、所学不实了。
再推开去,我不知道我们学的知识里,或者已知的东西里还有多少是错误的,还有多少是被我们快乐地接受而错误地存在的,怪不得有人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呢。勿庸说,现代的报刊电视有很多误导性的东西在灌输给消费者,那铺天盖地的广告有多少是真的?那经过编辑们精挑细选的文字也经不起读者的审视,错字错句及错误的常识遍地是,让人如何放心地学习?就连我们认为不可能错的字典、词典也是有不少错误的。这样看来,真正的、正确的东西真是不多了。
我想到了人的质疑精神,有人说在一流大学里能学到的东西是什么,就是质疑。大概,学会了质疑,也就学会了真正的学习,也才算得上是真正地成熟了。物必有疑,唯吾发现不足罢了。那么是否没有一样东西可信了呢?这倒未必。去伪存真恰是我们要做的,只有不断地发现真理,才能不断地接近真理。我们在自己所知的圈子里满足、快乐的时候,或许跳出圈子能够看到另一种更高的境界。
(时2007/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