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让不能成为可能---观电影《赎罪》的评论

杭州外国语学校 梅放

绝望是如此之近,希望却又扑面而来。
  很有感触,James诠释悲剧人物的能力让我叹服了。说到底,我和Briony是多么相似啊。
    不能不说惭愧,已经近半年没有任何外国小说的阅读激情了。
   于是,《赎罪》躺在我书箱底部近一年之后,翻出这部电影的时候,我熟悉的这些脸(James McAvoy一直是我比较喜欢的男演员,至于Keira Knightley我也算是她的老观众)与题材情节,对于自己来讲,与全新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区别了:加之这次是学校作为战争题材的推荐影片,而不得不要看的,也就多了三分主观定性。《赎罪》是与战争有关的。这是作业纸告诉我的,也是我不断告诉自己,并真切地被影片中的许多镜头与镜头背后的情感所印证着的。
   个人并不赞同,这部片子被像豆瓣上面那样说的,可以容易地被“亦舒化”。
   不是天热就可以成就救赎,这样说并非是贬低这种形式的艺术处理,但从本质上来讲,Briony的成长不是偶然,她的不安与愿望都基于灰暗的年代背景,而这种背景,并非个体的心绪可以阐释的。所以,当我看到网友对这部电影如同剖析《喧哗与骚动》一般的精神整理的时候,心中真的可以说是amuzed,但也有替这部影片不值。价值被充分歪曲的时候文艺作品依然可以是美的,但是原著者不会快乐,相信女主人公也无法认同。
   因此,我想以自己的观点来说说这部《赎罪》。倒不是想牵强地将它撕裂并引导向那个所谓二战的theme。而是想从Briony(我对于这个人物有着强大的感同身受,但是,却又蛰居在一个浅薄于她百倍的位置上)的角度看。说到这里。上评论了。
        让不能成为可能
   真实的镜头,昏暗的灯光下,布里奥妮握着法国士兵的手。
   他意识不清,她诚惶诚恐。没有多少人想得到这个平凡的揭示,最后成了赎罪浓缩的缘起。
   年轻男子呓语般地重复着他的话语,布里奥妮看着他,想起同样也曾身在前线的罗比。爱,同样是不能,他的已经完全被否决却仍然于心不忘;那么,她为当年稚气的爱所犯下的罪恶呢,有没有救赎的希望呢?电影的蒙太奇告诉我们,有,艺术性的哲学肯定这种逆回的存在;但是现实告诉我们什么?说过“Find you,love you,marry you,and live without shame(找到你,爱你,与你无忧无虑地厮守)”的誓言的他死于撤退的前夜,而为等待一个清白而困顿茫然的她,也随记忆一起被地下崩裂的潮涌携向无尽的远方。
   尽管,在布里奥妮一生中最后的救赎里面,阳光铺满的海滨有着西和罗比的笑声;尽管,那笑声与大海的潮水混杂一起,已然听不出悲喜交集的兴味——从那个灰暗幕布里走出来的,也永远不会是绿色草坪上无忧的温情,不再会是与他们相关的幸福。从二战里走出的幸福都是不幸的,而从这个顿挫绵延的想象之中衍生出来的蒙太奇,却有着奇妙的作用。 潘朵拉给这个世界创造的绝不仅仅是罪孽,或者说,她本身出现之前,这个世界便已经有恶欲;她释放出的是麻烦,可是她却为这个世界留下希望。希望对于受伤的灵魂来说,已经足矣。
    词典上有这样的说法:战争是,一种不能通过其它手段解决问题的解决方式;换而言之,不得以的现实。
   布里奥妮这个角色,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是,如果我们以上述定义观之,就会发现她始终处于一种战争状态中:形而上的说法便是,以人格作战,保留思想的深刻性、残酷性与矛盾性的并存。反法西斯的战争在世界范围内也打不到十年,但对于这种心灵的挣扎,延续三倍四倍乃至于一生的时间,也是并不难想象的。主人公最初也曾想过以最平凡的方法去赎罪,以她微薄的力量用沾着热血的拯救去挽回一些惨淡的不安与痛心。但在这场搏斗之中,这种毫无优势的保守政策却只让她生活在阴影之中。
  布里奥妮并不像胆小的护士那样因血肉而心惊,而是几乎完全被人性的脆弱与煎熬的折磨所压倒。战争中她拯救着别人的生命,却无法看破灵魂……现实主义对她来说永远是一种逼迫。最好的赎罪便是得到宽容,但是在她长年的幻想里面,这种宽容却只能够归于一种虚空。罗比与塞西莉亚的背负最终成为她的背负,然而这种背负却使得她空悬在真实的悲恸之上。战争正是这样一种抽剥着希望的真实:当罗比手捧着海滨别墅的照片而死,当女护士在电光石火之间回忆起他们相守相依的时间、大水漫过她今生的记忆时,绝望是如此之近,希望却又扑面而来。
   因而,也许大多数人所看到的那个小说中的电车场景,早已过了故事本身的转折点。黑白的交替不过是单纯的胶卷的闪动轮换。
   海报上的那行箴言,早在她握起那个陌生人的手之时,就注定要成为救赎最后的形式。那句话说,“You can only imagine the TRUTH”,也确实就是人类所需要的最后的关怀。“希望本是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的”,而它所建立的基础究竟是真实还是想象,到这个时候已经不再是问题。空中楼阁并不是为了居住,而是为了仰望星空:倘若这个等不到的奇迹甚至于不能用想象的形式得以完成,那么布里奥妮才是真正地成了这场战争的输家。幸而,她把生命的最后的时间,献给了注定要有结果的拯救的行为。
   原来,想象可以是罪孽的缘起,却依然可以用希望铸就真实的胜利。在这样的意义上,战争最终将天平倾向于人性的一方。这是假象的,却也是以希望获得更多的根基所在。在这个世界上,本无不可能的不可能。为和平的祈祷不妨说,实际上更是一种对宁静与最终安心归宿的构想:沉冤虽然不能够洗清,却也可以濯洗于沧浪之水,化作天涯之间的涅槃的飞尘。赎罪到了这里,便不再是一再的加重,而成为了一种有意义的践行。
   也正因如此,而喜欢这部电影之后的那段独白。让不能成为可能,也就成了影片最后的启示。
  灿若他们海滩上明媚的千阳。
  • 高中1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2233 投稿日期:2009-10-28 18:53:00

  • 推荐4星:[YINGYINGG]2009-10-28 19:49:44
    精品推荐人:YINGYIN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