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诸葛亮“亮”错没

弱水三千1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近日来,我看到有一些作文书上有关于诸葛亮的一些作品,有的说他好,有的说他不好。到底他是功是过呢?我也想知道答案,因此我重读了《三国演义》,掩卷沉思,始觉诸葛亮并没“亮”错。
  有人说诸葛亮不应出山,还说他是一个野心家。我就不明白为何他不应该出山?他出山一是想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其二,他叔父被“西城民反”所杀,他与弟躲入隆中,过上了“苟全性命”的生活,但他的才智岂能就此埋没?刘备的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正是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其三,他的出现使三国鼎立的局面出现,是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神圣的使命,这是贤德之人的行为,又何来大野心家之说?
  也有人说诸葛亮择错主公。若择刘璋、张鲁、马腾、袁绍、孙权、曹操等人,定会被惨遭杀害,或被打入大牢,或不被重用。因为这些人多数是腐败的君主,专门听信搀臣小人。若投孙权门下,嫉贤妒能的周瑜岂能放过。若投曹操门下,最终定会落个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下场。唯有刘备的仁义之师方能使他的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还有人说诸葛亮是一个愚忠的人,明知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君主,是个庸碌无能的昏君还依然辅佐他。这只是片面之词,在《出师表》中就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刘备临终时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他明明可以取而代之,他为何如此忠贞?原因在《出师表》中可以得出“追先帝之殊遇,预报之于陛下也”。这是他在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并非愚忠,说是愚忠,实属无稽之谈。
  更有人说孔明不应该任用马谡去守街亭,刘备都曾告诉过孔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可他还是用了马谡,并且因为孔明的这个失误差点导致蜀军全军覆没,所以说孔明是蜀国的一个大罪人。其实不然也,我们更应该注意当时的情况,当时街亭不得不去守,若不立刻派兵去守,就将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险,于是是马谡自告奋勇,诸葛亮就派马谡前去,并对他再三叮嘱,还告诉他此次的重要性,又使他立下了军令状。可他依然有一点不放心,还派了谨慎的上将王平一同前去,又派高翔领兵一万守列柳城,在街亭危急时都可引兵救之,并派魏廷领兵去街亭之后屯扎,以做接应。他是做的多么细致,可因为马谡太刚愎自用,以为在山上就可以杀的魏兵片甲不留,可是却被切断水源。以致蜀军损兵折将,失地陷城。皆马谡之过,与孔明何干?还有人说军中正缺人,不应斩马谡。其实是错误的,不斩马谡难以向众人交代,杀了他是在明正军法。所以孔明应该斩马谡,何错之有?
  甚至有人将蜀国的灭亡的责任算在他的头上,这更加不符合实际,其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刘禅在诸葛亮出师后不重用像费祎、董允等贤臣,这就是“远贤臣”,而去听信搀臣的话,这就是“亲小人”。他宠幸小人也导致孔明出师失利,从而根本的导致蜀国灭亡。要怪也只能够怪也只能怪刘禅,谁叫刘禅太过于庸碌无能、懦弱平庸呢?又岂可将他的原因怪在孔明的头上?
  总结上述的原因,我觉得孔明是一个深谋远虑的人,并且也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后世之楷模,因此我赞同认可诸葛亮的一方。的确,诸葛亮没“亮”错!
  • 初中2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1239 投稿日期:2011-8-6 18:47:00

  • 推荐3星:[XSMGQZ]2011-8-7 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