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的节日习俗
汕头潮阳金灶金溪 JXCHD
专辑:自由者作文俱乐部
辞年:也叫过年。农历十二月最末一天称岁除,是晚称除夕,是夜也叫“过年夜”,均为辞年之意。
辞 年:也叫过年。农历十二月最末一天称岁除,是晚称除夕,是夜也叫“过年夜”,均为辞年之意。期间,家家户户张帖福桃春联,合家大小洗澡换上节日盛装,大人给小孩、长辈送压岁钱,摆上丰盛的祭品祭拜祖先,然后合家“围炉”吃团圆饭。除夕晚这一餐,老人们讲究要慢慢吃,吃久一点,谓吃久久,久久都有好吃;还讲究上桌的菜丰盛,不宜吃完,谓盘盘有存,年年有余。 是晚,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盛满米,灯火不能熄,含意是象征“年年有余”,“财丁兴旺”的好兆头。 吃团圆饭之前,大人要在大厅公祖香炉前及家里各处用红盘放上大吉(蕉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压年”,一直放到正月初五“年径开”,意求过年大吉、新年大吉。 吃完团圆饭之后,合家围坐茶座,品潮汕工夫茶,尝新鲜水果、糖果、瓜子,开始“守岁”,叙天伦之乐,成年人“守岁”多守至当夜子时,迎来新年。 每年除夕之前,各家各户总要办各种各样的年货,添购新的衣饰,男女美容美发(旧时过年前男必理发,女必“挽面”),忙得不亦乐乎。还要大搞清洁卫生。一般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上天”“述职”之后,各家各户要“采囤”(清除厝顶楹桷、墙壁等上下四处污秽),之后全面大扫除,家内工具、睡具、被褥、蚊帐等全部进行清洗日晒,干干净净过年迎春。
春 节 :春节也叫新年,即除夕夜子时起至正月初四日,为春节日。 正月初一,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新春之始。清早,家家户户煮甜圆汤“拜天地”,晚辈向长辈奉甜圆汤,敬祝大人、长辈“新年合想”、“新年健康”等吉利话。并备牲米果、圆汤等祭拜祖先。早餐多吃甜圆汤,吃干饭(含意出远门不遇雨水之天气),老人、妇女多吃斋。这一天,人人都要谨记说吉利话,说好听的话,不能说恶话、坏话不能吵架,不能打破碗碟之类,不能扫地,不能向人家讨债。出门路遇熟人,或到亲友家拜年,或至邻居家请安,都要道一声“新年好”或其他祝福之类的好话。此外,给人家拜年、或到邻居做客,都要备带大吉、糖果之类的礼品及送老人、送小孩的“红包”,表示敬意、爱意。主人回赠大吉等,俗谓转敬或换吉。 正月初四,民间所谓“神落天”,家庭妇女多备办祭品迎拜各路神仙加落人间“各就各位”,很多“善男信女”有一早“念心”拜佛祖祈福求签的习惯。 春节过后,正月初五,俗称“年径开”,意即年假告一段落。这一天,人们便可以撤去除夕夜(过年夜)摆放在公祖及神明炉前及米缸等四处的大吉等“压岁”之物品。 春节过后的正月初七,俗称“人日”、“人节“。相传女娲开天辟地造万物,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初八造谷、初九造天、初十造地。故人们把正月初七称为人日。人日必须食一种用七样蔬菜作成的饼食,及后为了方便,人们改食七样菜,或把七样菜混合煮熟后吃,谓之“七样羹”。这七样菜一般取萝卜(意“清白”)、厚合菜、大蒜(意取诸事合算)、葱(意取聪明)、韭菜、春菜(意取长久回春)、芹菜(意取勤劳),意在吃后合家清清白白,新年回春、聪明勤劳,诸事合算,万事无忌。
清明节: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民间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三月初,阳历4月5日。 这一天,民间旧俗必备牲(米果)纸扎在家祭拜祖先。还有上坟扫墓(俗称“桂纸”)的习惯。 扫墓时,多带工具除草修坟,带丹青油漆誊彩墓碑、伯爷碑,并在坟堆等处压放钱纸,带祭品奉祀伯爷、祖坟。旅外侨胞都有清明回乡扫墓或寄钱备办祭品让亲人代为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 自古以来,人们不光纪念自已的祖先,对历史上为人民建功立业、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建国后,机关、团体、学校组织干部、职工、学生、祭扫革命烈士墓,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因多数祖墓葬于山地,远离家乡,且清明时节外到处春草青,故上坟扫墓,实际上也是民间、特别是青少年喜欢参与的一次“踏青”的活动。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俗称“五月节”。民间旧俗多备办粽球、粽(米果)及牲品祭祖。粽谐音“壮”,意谓吃粽,可望身体强壮。临江河或大池塘的村寨,向有在当天及后几天内举行赛龙舟活动的习惯。 参加竞赛的龙舟有代表一村、某一社团的,也有代表生肖年龄层的(俗称“爬生肖”,一只龙舟代表一个生肖;代表生肖的龙舟可多可少,最多的有12只,代表12生肖)。一般于节前,各代表队的龙舟,便开锣练浆。竞赛当天,竞赛场围观者人山人海,河中岸上,气氛热烈。锣鼓声、吆喝声、鞭炮声、呐喊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甚是热闹,令人向往。明大理寺卿、邑人周肖镐描写玉峡赛龙舟时诗云:“霏霏炎雨落晴空,峡底洪涛挂玉虹。鳞甲满江看竞渡,夺标眼底定谁雄。”便是赛龙舟的生动写照。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俗称“七月半”。民间旧俗用糯米粉做的钱仔米果或大米粉做的谷穗(米果)及牲品祭祖拜神。 民间农历七月,盛行“施孤”(又称普渡)民俗活动,谓“七月初一开孤门,七月三十关孤门”。所施孤,向孤苦无依的鬼魂施舍也。民间“七月半”除祭拜祖先外,还需施孤。施孤旧俗活动高峰主要是一些乡、社主持举行的“施孤正日”(多为自行选日,有的选在中元节),礼仪隆重,即所谓“盂兰胜会”,期间高搭彩台,聘僧人或道士清醮诵经,普渡孤魂,并祭祀丰盛的祭品。 施孤的彩台俗称孤棚,凡在此拜祭的祭品,祭后概散发给穷者或让人抢夺,此活动俗称“抢孤”。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自古奇数属阳偶数属阴,且月与日均属阳,故把九月初九称为重阳。旧志载:“士夫登高,间作赛菊宴,儿童多作纸鸢”。 敬老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990年广东省定重阳节为老人节,城乡各地始有一些集体的敬老活动。每年此日,有关单位、团体常举行敬老或组织老年人登山、旅游等文体活动。现时,老年人重阳节相邀爬山登高,已成风气。
冬 节 :是日为节气“冬至”,一般在阳历12月22日,也称圆满节,民间有的也称“过小年”。 民间旧俗这一天,人们必用糯米粉渗水加红色素搓条切粒,称“搓红丸”,然后加姜薯片(或苏木薯片)煮成甜丸汤,称冬节圆(丸)。当天一早,人们就以甜丸汤祭拜神明,并加备牲(米果)品、水果、水酒这类祭拜祖先,然后人人都吃冬节圆,俗谓吃过后算添1岁,故有“过小年”之称。
小学6年级 - 杂文字数:2484 投稿日期:2012-3-27 19: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