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宅”
浙江象山荔港学校801班 杨畅
短时间的宅,是一种休闲、娱乐;而长时间,甚至长期地宅,就不是简单的休闲娱乐了,定会宅出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
这里所说的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住宅,而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宅,说得冠冕堂皇些,是“宅文化”。
宅文化源于日本的御宅族(日文假名:おたく,罗马音:otaku),常直接称为otaku,一般指对ACG(动画,漫画,游戏的总称)具有超出一般人知识面,鉴赏,游玩能力的特殊群体,是究级ACG爱好者的代名词。后来传入中国,而在中国却发生了形式上的变化,产生了概念上的区别,并由此延伸出纯宅、虚无宅等实为家里蹲的伪宅群体。
自从“宅文化”从日本漂洋过海登陆中国,那些喜欢待在家里曾被称为“沙发土豆”的人,就有了专属代词——宅男(或宅女)。
随着“宅文化”在人们的精神、思想上的根扎得越来越深,宅男宅女们又有了一些不同的分类,像 “纯宅”,“虚无宅”,“二次元宅”,“萌宅(ACG宅)”,“电脑宅”,“技术宅”等。并且,有一些宅男宅女们为自己是“宅人”而感到自豪、骄傲。甚至还有一些原本喜欢出去玩的人,为了得到“宅一族”的“头衔”而整天在家里。
但是我并不认为“宅”是一件好事。
首先“宅”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这方面以“电脑宅”为代表。
“电脑宅”是指那些对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相当精通、平时宁愿腻在电脑前而不愿出门的人群。这类人往往拥有超常的智力和低下的自制力,是一种矛盾的存在。他们整天受着电脑辐射的“熏陶”,生活中充斥着网络信息。有些人一张口就是别人不清楚的网络语言;字打得像“乱码”,甚至写字时会问:“五笔输入法呢?”这些就是成为“电脑宅”的后果。“电脑宅”还容易得“电脑强迫症”:总是在使用电脑,当没有使用电脑时心里便会十分难耐。
其次,我认为“宅”还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这方面以 “虚无宅”为代表。
“虚无宅”们大多是由刚从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组成的。毕业后,找工作碰壁了,两三次努力没有结果,就开始觉得工作实在艰难,开始逃避现实,最后选择窝在家里当“宅人”和“啃老族”了。我个人认为,这种人如果不尽快找到工作,他们于家庭和社会来说都只能是一个纯粹消费者。消耗别人的劳动成果,自己不事产出,实在是家庭的累赘,社会的负担。
所谓的“宅”,听起来显得时髦,其实它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我们需要看到这个新鲜名词后面的真实,不要被它时兴的面孔忽悠了。需要强调的是:“宅”在家里,是一把双刃剑。短时间的宅,是一种休闲、娱乐;而长时间,甚至长期地宅,就不是简单的休闲娱乐了,定会宅出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疾病!
推荐老师:程予东
初中2年级 - 杂文字数:990 投稿日期:2010-10-15 10:51:00
推荐3星:[风随年华]2010-10-18 13: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