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蚂蚁的文明

复旦万科实验学校 ZHOUYUBING

专辑:自由者作文俱乐部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据统计,全世界有7000多种蚂蚁,它们的个体数远远超过所有其他陆生动物。蚂蚁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很强,无论是高山洞穴,还是冰天雪地,或者戈壁沙漠,到处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踪迹。
  昆虫学家发现,蚂蚁是一种高级社团性昆虫,它们的行为与人类的社会生活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
  刚出生的幼蚁,它们在专门的“托儿所”里度过自己的童年。在“托儿所”里有职业“保育员”,这些“保育员”经常带领“婴儿”在“托儿所”附近散步。蚂蚁一旦生病,有“医生”给以精心治疗。“医生”每天实行预防性检查。当蚂蚁受伤时,“医生”就会小心翼翼地舔它的患处,分泌一种胶质来为“伤员”治病。
  在前苏联爱沙尼亚的原始森林中,人们发现了一座蚂蚁城。在蚂蚁城中,有1500个街区,每区各住着100多万只蚂蚁。蚁窝一般以松毛和小树枝为材料,搭在靠近树墩处,窝与窝之间有道路相通。窝的大小和高度都有一定规格,远远看去,颇为壮观。蚂蚁很讲究“血缘关系”,随着子女的成长,到了一定时期,它们就要分家,但是亲属户住在一个街区。
  在南美洲有一种会种庄稼的蚂蚁,它们先在树木裂缝中装满泥土,然后在这些独特的土地上栽种各式各样的作物。一到收获季节,所有成员全力以赴,一起参加收割庄稼的劳动。有些蚂蚁家族利用自己的前院后宅来种植庄稼。它们把收得的果实作为粮食,而把又短又软的禾秸作为建筑材料。
  在墨西哥南部森林中,有一种会放牧的蚂蚁。它们能“豢养”和“放牧”一种罕见的蝶形幼虫,以获取它们身上的分泌物。每晚,它们把幼虫驱赶到寄生植物的顶叶上去“放牧”;拂晓,蚂蚁又把幼虫赶回地面洞中,留下一些蚂蚁守卫。
  蚂蚁还具有一种类似人的灵敏性和感情的本能。当同伴或幼蚁死亡时,蚂蚁明显地表现出闷闷不乐。它们还有送葬仪式哩!“掘坟穴工人”把已故者抬到坟地,坟地通常位于自己的家园附近,掩埋深度为2~2.5厘米。
  罗马尼亚昆虫学家认为,蚂蚁的某种先天性本能对其生命活动具有极大的意义。至于说到与人类的关系,某些专家认为,蚂蚁是害虫。这是因为,它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例如有些红蚁专门鲸吞植物的根和茎,使农作物生长不良,甚至枯萎死亡。然而,有不少蚂蚁却是十分有益的。据有关昆虫学家称,有一种竹筒蚁可食害虫60种以上。在我国的台湾和福建,利用竹筒蚁防治甘蔗螟虫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前苏联科学家发现,有些蚂蚁是森林的天然保护者,因而他们正在对蚂蚁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和对植林效果的影响等进行研究。
  一只蚂蚁或蜜蜂不会产生奇迹,而一群蚂蚁和蜜蜂的工作成果往往让我们人类目瞪口呆,有科学观察证明,蚂蚁和蜜蜂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大,其集体智慧也会相应增大,蚂蚁群某些行为同我们早期的人类非常相似,具有很复杂的社会性,让我们看看蚂蚁的社会性有那些特点:
  1、社会分工很明确,兵蚁,工蚁,还有专门从事种植和养殖的蚂蚁。
  2、使用劳动工具,最令人惊讶的是蚂蚁能够使用简单的交通工具,例如,遇到水流的时候,蚂蚁会把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如树叶)当成船。
  3、利用自然进行养殖和种植活动,如蚂蚁种植菌类而当成上等的粮食。蚂蚁懂得享受生活,如同人类种植稻谷。还会饲养一种蚜虫,将其体内分泌出的液体当成美味佳肴,同人类饲养家畜相似。
  4、具备朦胧的艺术,如蚂蚁在建筑方面就颇具艺术色彩,蚁窝的建筑水平远比我们人类初期的巢居高的多。
  5、部落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其惨烈程度和人类初期的战争差不多,战争的目的也和人类差不多,为了争夺食物和领土,让人最惊奇的是蚂蚁在战争中也有俘虏。我看过一篇明清笔记小说,描写了一个江湖人,能够驯服蚂蚁,蚂蚁的兵营在几个竹筒里,在一个木板上,红黑双方随着江湖人令旗的号令进行有秩序的战争,其过程与古代人类的战争异常相近。
  6、有自己的法律,据说如果某一只蚂蚁或蜜蜂有越轨行为,将会遭到别的蚂蚁的惩罚。
  7、富有高尚的道德和牺牲精神,兵蚁和工蚁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自不必说,还有一个蚂蚁的故事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一个徒步的旅行者,有一天,他漫步在深山丛林中,突然有一块森林着了火,在火势蔓延的草丛中,他发现有一团团黑色的物体从劈劈啪啪从火中滚出,他仔细一看,原来那一团团的黑色物体,竟然是一团团蚂蚁,那一团团蚂蚁越滚越小,外面一层的蚂蚁在火焰的吞噬下,一只只被烧死,一层层被剥落,可里面的蚂蚁在外层的保护下,得以幸存。他被这一幕情景惊呆了,蚂蚁为了保存它们的种群,需要有何等的智慧和何等的牺牲精神啊! 
  8、有宗教信仰,蚁后和蚁群的种族延续就是蚂蚁的上帝,也是蚂蚁社会的宪法,或许是基因延续的无形力量使得蚂蚁完善地具备了这些社会性特点,但在这个地球上,又有多少动物竟然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像蚂蚁一样和我们人类相似?
  蚂蚁的集体智慧是惊人的,在蚁群中,蚁后的权力和生命是至高无上的,蚂蚁的一切活动皆围绕蚁后这个中心,仔细想一想,在中国的周朝,以亲亲和尊尊为主导思想的奴隶制度,一切大小社会、个人及活动都要围绕着周天子这个中心,这是不是和蚂蚁社会很相似?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在那个时候,作为单个人的生存能力和创造力非常有限,把周天子当成蚁后,无疑能够增加整个社会的群体力量,使得当时的人类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文明,随着礼的出现,进而创造出宗教、法律、艺术等意识领域的文明,这也是我们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奴隶社会这个阶段的重要原因。
  我在想,上帝是自私的,他偏爱我们人类,如果上帝是公平的,使得其他哺乳类动物,比如老鼠能够具有蚂蚁一样的社会性,并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在我们人类没进入文明社会以前就象恐龙一样主宰了这个地球,我们人类还有生存的余地吗?
蚂蚁是数量最大的昆虫,全世界大概就得有3000多种。它们到处都能生活。我们只要到了野地,一低头便会看见蚂蚁,不是一只,而是很多只,而且它们什么时候都是在忙碌而紧张地干活。蚂蚁是一种罕见的过着群居生活方式的昆虫。这是一种古老的群栖昆虫,它们的存在迄今已有2500万年。这就是说,当人类的远古祖先还在树枝上跳上跳下的时候,它们就已经在过群居生活。 怎样才能断定蚂蚁的年龄?在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琥珀里,便可以找到也成了化石的蚂蚁,而且这样的发现所见不少。根据琥珀的年龄便能断定蚂蚁的年龄。由此可见,蚂蚁社会的出现远比人类社会早得多。这个社会尽管同人类社会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它更有意思,更与众不同,甚至可以说,它是绝无仅有的。首先表现在社会生活方式上。也就是说,蚂蚁同人一样,它们都是一些大的群体,有时甚至是一些小的王国。还有,同人类社会一样,它们还有劳动上的分工:有些蚂蚁管守卫,有的管保卫,有的管繁殖幼蚁,有的管打仗,等等。甚至还有一种蚂蚁演员。这些蚂蚁演员随便找上一块便于围观的空地当舞台,就在上面翻筋斗。
  蚂蚁和人一样,还到处旅行和迁徙。它们都拥有自己的地盘,严格防范别的蚂蚁入侵。它们有复杂的信号系统,有自己的语言。它们之间经常发生大大小小的战争,究其原因,都是为了争夺地盘。
  绝就绝在它们还和人类社会一样,也存在雇佣劳动。也就是说,有几种蚂蚁占有奴隶。通常都是蚂蚁们去打仗,把别的蚂蚁掠来当奴隶,不过那是严格固定的几种。它们发起进攻,杀死守卫,钻进蚁穴,大肆掠夺蚁蛹。有趣的是,它们并没掠走成年蚂蚁, 只是掠走蚁蛹。等以后蚁蛹孵出蚂蚁,它们便成了“奴隶”。它们生活在蚁穴里,在里面干活,自己却不繁殖后代。它们并不逃走,一辈子就生活在出生的地方。它们经过全部技能训练,年轻时候就管照看幼蚁,然后服侍母蚁或同时照看全部蚁群。再后来它们成为建筑工人、猎手和侦察员,要求这些蚂蚁都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有时,好几个蚁穴联合起来,组成一个类似国家的组织。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里有一种红棕色的蚂蚁,它们到处在堆建土堆,有时就组成一个庞大的殖民地,把上千个蚁穴都圈了进去。奇怪的是,这些蚂蚁之间并不相互为敌。更为有趣的是,到了深秋时节,如果天气还暖和,所有的活儿都已干完,蚂蚁已经在准备过冬,这时可以发现蚁穴之间的大规模迁徙:一大队人马从一个蚁穴里爬出来,到另一个蚁穴去;如果对方工蚁数量不够,还带去进行补充,有时一个蚁穴里的三分之一蚂蚁都迁入另一个蚁穴。它们就靠这种相互交换来维系之间的友好关系。因为别的一些蚂蚁,即使是同宗同类,常常不是你要消灭我,就是我要消灭你,相互之间在为争夺地盘和战利品而进行残酷的战争。

  想了解这一点,必须回溯到好几亿万年前,地球出现生命的初期。首批架临的生命,昆虫赫然在列。他们似乎不太适应生活环境,身材即小又脆弱,使所有掠夺者的最佳猎物。因此,为了延续生命,某些昆虫,选择大量繁殖的方式传承香火。反正一次产下数量众多的幼儿,一定有几只能存活。另外,有些昆虫,例如胡蜂或蜜蜂,则衍生出毒液,代代相传自然生成的毒蛰,使它们转而成为人人皆怕的虫类。身上特殊腺体得分泌物使它们的肉志奇差无比,以至于,没有生物愿意尝试。再来像螳螂或飞蛾之属,利用保护色伪装,,它们的身躯形似树叶或树皮,使它们在充满杀机的大自然里不被发现。  然而,在开天辟地混沌之初,很多昆虫还没有发展出任何“求生绝招”,它们似乎注定要绝种,在众多“不适者淘汰”的物种里,最明显的非蚂蚁莫属。蚂蚁大约在1亿5000万年前开始在这片地表上出没,它们几乎没有继续存活的机会。太多的天敌,天生的求生绝招又不足以抵抗它们…… 蚂蚁的命运叵测?大量的蚂蚁死亡,幸存者被逼至绝境,幸而它们及时激发出一套别出心裁的对抗方案:“决不单打独斗,创立团结的队伍;攻击20只团结对外的蚂蚁是相当困难的。”蚂蚁就此展开复杂化
  • 小学5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3832 投稿日期:2007-12-30 19:54:00
  • 推荐发表:[ANNBONNIT]2007-12-30 19:5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