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 记叙文 阅读指导

西安散记

*℃霂梓£

又入夜,突然想起文襄公当年西征的盛况,“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何其壮哉!又下起了秋雨,西北风起,小雨淅沥,左公柳泣,胡杨泪尽。
  自襄渝线出川,在秦岭的隧洞中穿行,进进出出,出出进进,阳关暖暖的,懒懒地洒在车厢上。却盼望着一场细雨,如轻纱般笼罩在群山之中。当年的放翁自南阵前线而下,就在这条路上,一骑青驴,满身征尘,一壶浊酒,且停且行,把他所有的琐屑散入那崇山峻岭,散入那树海林涛之中。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
  此身合是诗人末?细雨骑驴入剑门。
  千年不老的青山中,有他遗落在那里的梦:长安不见。
  西安。
  半夜里下雨了,滴滴答答,慢慢轻轻的,生怕打搅了旅人。我想起了之前不久的一个朗诵比赛上,一个女生朗诵了《听听那冷雨》。记得我第一次读到这散文时,就喜欢上了它,意境,诗意与隽永的情趣,犹如展开了一幅水墨山水画。挺喜欢,听听那冷雨,看来不止是江南,北方也有呢,轻盈乖巧,润物无声。
  清晨起来,雨不知已停了多久。渭城朝雨浥轻尘,天上还有点点繁星,看来是没有云。许久没有看到这么多的星星了,一闪一闪亮晶晶。渐渐地,天亮了。湛蓝湛蓝的,许久不见,这是小学作文里才有的词吧。但是城市依然很安静,这可是黄金周的二环路啊。难道穿越了?八点之后,车子也不多,不闹,不嘈,更不堵。我想,成都的三环现在肯定早已飞速运转了吧。由于是古都,所以城市显得很方正,街道宽且直,东西与南北分明。城市也在地铁施工,东西南北各一条主干线,但感觉工程静悄悄地进行,没有看到蓝色的板墙,也没有看到“今天不便是为明天方便”之类的标语,更没有看到刻意减速慢行而大排长龙的车队。一切都显得从容,城市安详得像是一位老人,却又像一位低调的后生。
  低调,低调形容这座城市是太恰当不过了。“三线”之后,工科便属于了西北,西北也就属于了工科,工科的低调,严谨,着实浸染遍了这片黄土地。古老的丝绸之路边,不但有敦煌的飞天,还有直指苍穹的酒泉。戈壁滩里的克拉玛依,一望无垠的黄沙中不断地输出着奔腾的油气。不知是地域塑造着文化还是文化改造着地域,就连如今浮躁不羁的大学到了黄土地之后也沉静了下来:西电就在二环路旁,然而校内却遍植松柏,掩映着上世纪中期的教学楼,全然不觉院外的喧嚣。甚至西北大学感觉就直接湮没在市井之中了,沉稳且低调,低调得常委从这里走了出来,我们也浑然不知。
  它的低调,悄然地渐染了人文。不得不提西北政法大学,虽然贵为业内所谓的“五院四系”,但却已低调得不能再低调了,以致在孔雀南北飞之后,很少有人将目光抽回来。更有趣的是,张汤就葬在西北政法大学里面,应该说是张汤墓就在西北政法大学里,当年南校区动工,冥冥之中张汤墓就这样出土了,也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渊源的必然,昔日的“法律人”和今天的西法大就这样穿越时空地相会了。
  自太史公始,古人著史,除为帝王将相立传,还单列了《酷吏传》,张汤就榜上有名。张汤出身法吏之家,天资聪颖,年少的时候就熟读律令,“断鼠案”的故事更是从小为我们所熟知。酷吏张汤,张汤酷吏的形象貌似早已深入人心,那是因为张汤执法过严,“腹诽罪”就由此公发明。当时有“天下事皆决汤”的说法,真可谓权倾一时。张汤后来也涉案接受调查,被逼自杀,抄没的家产也不过都是俸禄与一些赏赐,绝无灰色收入。着实是不清楚酷吏张汤他是如何“酷”的,又是为何而“酷”?
  史传中的“酷吏”中,除张汤之外,还有我们所熟知的赵霸、周兴、来俊臣,也有我们陌生的宁成、蒲察合住,值得一提的,还有《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你会发现,酷吏并不全是草菅人命的官吏,更多的是酷吏们是为他们的皇帝做了很多事:与权贵斗与豪杰拼,可谓出尽了风头。虽说其中不少人清廉一生,但他们的最终结局都不甚好,大多不得善终。或许也是因为他们中的许多故事就发生在黄土地上,因而让黄土也就变得低调了吧。秦砖汉瓦早已深埋于黄土。周风唐宫也已灰飞烟灭。明代的城墙默默不语,听凭地铁从城墙根下呼啸而过。还有当年那一锄头掘起的将军,还依旧静静地保持着他那自信迷人的微笑。
  又入夜,突然想起文襄公当年西征的盛况,“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何其壮哉!又下起了秋雨,西北风起,小雨淅沥,左公柳泣,胡杨泪尽。
  噫,真的是太久远了,或许同我们一样,它们也是在夜雨里,在睡梦中,回到遥远的西京,去美美地聆听当年的子夜吴歌,惊羡富贵的芙蓉竞放。
  “前尘隔海,古屋不在”,仍可听听那冷雨。(ポ)
  12.22.12
  • 大学 - 记叙文
  • 字数:1726 投稿日期:2012-12-22 23:26:00

  • 推荐3星:[快乐战士1]2012-12-25 17:13:16
    精品推荐人:月亮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