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1年级 - 散文 阅读指导

齐鲁风韵录

高一 阿离

专辑:自由者作文俱乐部

本文为学校春游的作业……还望大家多多点评……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短短三天的齐鲁之行,令我对山东这篇土地刮目相看。本一直以为山东代表了北方惯有的黄沙狂风与灰色城池,没有一丁点亮色。意料之外,我们的路线竟如江南般山清水秀,杨柳岸春风微醉——这才让我记起前面那句唯美的诗竟就是写这片天的。我不禁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期待与热切。
  七个小时的车程很快就过去了。我们首先去了“三孔”。头一次坐观光电动车令我激动不已,路上频现的马车更让我兴奋连连。很快,我们就到了目的地。
  “……一个相貌丑陋本应默默无闻的庶出次子,又是如何成为坐拥天子仪仗的圣人的呢?”我们进了孔庙、孔府、孔林,听导游娓娓道来孔子的那些野史轶事。闪光灯映起那残破的碑文和寂寞无声守护圣人之灵的石桥、石栏、石柱……宏伟的城门上横九竖九金铆钉代表他在文化中如天子般的地位。满园青青绿树是十二国弟子心意的化身。整个曲阜城内城外,大大小小的房屋无一不是斜檐排瓦,最高也不及“三孔”中的最高建筑大成殿。后来,我们还虔诚地在他墓前献花鞠躬。
  走近了才知道,文化主流的魅力竟可以绵延千年万里,香火不断。不错,那些神乎其神的传闻不见得都是真的,但却足以见得他不是神仙胜似神仙的飘然形象了。——但他却又是真真切切的一个人,有着触手可及的伟岸与博大。他那些恪守职分的后代衍圣公们都兢兢业业,恭敬地传承着他至高无上的品行。至今,他的治世理念仍广为流传并广泛实践着。
  是的,透过那依然完好的窗棂看向里屋,遥想可望不可即的当年,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封建社会里的兴衰荣辱、孝义伦理。抚摸千年古树的虬枝硬皮,似乎听到了地底亘古不变的世界的心跳。我想,我并非去看他的故居、他的家乡、他的庙宇、他的社稷——我去看了他的魂,他的灵动壮阔的历史之笔,他的真切而无限的精神力量——不是所谓的历史的沧桑感抑或是厚重感,却是历史的新生、重生,是涅槃之下的焕发。
  走出了“三孔”,仍有风景好处。
  铁道游击队影视城里,灰色的城墙,黑白的老照片,真人大小的塑像,具有抗战气息的战车,还原了那烽火岁月的峥嵘与激荡。我们漫步在小巷中,遥望那高高矗立的纪念碑,心中顿生万丈豪情。子弹外壳状的酒瓶更让人难忘那些热血年代。
  接着,我们一路崎岖,“扶摇直上九万里”。沿途苍虬的古树盘曲环绕,碎石满山,巨岩横道,不时还有掩映的山庙大门高耸入云。半山腰的香火弥漫,悠远的祷告声不绝于耳。到了山顶,一座流光溢彩的七层小塔映入眼帘。我们已经走得很累了,但我们还是沿着只容一人通过的环形阶梯爬上了顶楼。山风掠过脸颊,清凉而惬意。雄浑的古钟声悠扬地回荡在山谷间。无限风光在顶峰。远山青翠,郁郁葱葱的树木漫山遍野,连绵的山峦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简笔画,蓝天绿树,真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意了。
  最后一站,苍白色的天空下,灰黄色的高大城墙迎接着我们的到来。“台儿庄”三个字,遒劲有力,古朴而英威。我本以为台儿庄内只有战火弥漫的沙场余音,岂料竟是运河古城一派塞上江南之境。精致的木楼,秀丽的台阁,白玉石的雕栏画栋,淙淙流水,青青竹林,还有民族风情的黝黑的雕像和饰物。没有雨水的青石板小街,晴空之下也别有一番韵味。
  就这样,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山东。过了淮河大桥,家也近了。只是我们却不由得伤感起来。一路上,我们欢声笑语,嬉笑玩闹,抛开了一切烦恼。我们分享了班主任买的“狗腿子”,偷拍同学们的“经典瞬间”,拉着每一个朋友合影留念,摆出各种让人笑到肚疼的搞怪表情——只是这一切美好,都过得太快。
  不,这些美好没有离开!我会一直努力地记住,让绿水青山见证齐鲁大地韶华永葆,见证我们这共同走过的难忘流年。
  • 高中1年级 - 散文
  • 字数:1462 投稿日期:2012-4-30 8:09:00

  • 推荐3星:[忆逝逝]2012-4-30 11:5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