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帝王曹阿瞒
杭州英特外国语学校 544274138
曹操一生都多疑,他几乎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他最相信的人:郭嘉。在官渡之战时就已病死,在这之后,他的生活是孤独的,尤其是在他的晚年,决策太子之位由谁担当时更是无比痛苦,夜不能寐。
一代帝王曹阿瞒
曹操这个名字,普天共知,可是,说到曹操的小名,也就不是所有人都了解了,曹操的小名叫阿瞒,也叫吉利。不过,据记载,好像没什么人敢叫他的小名,毕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他可不是好惹的,他掌握着太多人的性命。能很自然的叫出他的小名的,除了他那早在公元194年就被陶谦部将张闿所杀的父亲——已经辞官的太尉曹嵩与母亲邹氏,怕是别无二人。
一定有人会问:为什么说曹操是“帝王”呢,况且他的那个“太祖”的封号,还是他的儿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之后为他追封的。何况,在曹操再世时,出于对各种原因的忌惮,根本不敢“谋权篡位”,即使他已经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帝了,不然,为什么后人还会冒出一个“魏蜀吴”的说法呢,干嘛不说是“汉蜀吴”呢?是的,他想过,考虑过,计划过,而且不只一次两次,但是,他终究没敢去做,而是留给了自己的儿子去做。所以,不能称他为“帝王”。
这样说的话,就错了。
就如易中天说的那样,魏国的江山是曹操打出来的,曹丕身边的文臣武将也都是曹操的旧将,魏国的政策也是曹操之前定的那样,甚至,在曹丕谋权篡位之时,所有一切必要的条件也是他的父亲——已故的曹操创造好的。曹丕只是象征性的替他的父亲,“帝王曹操”做了一次风光的加冕典礼,而已。
我认为,曹操也是魏蜀吴三主中最像帝王的人(虽然其他两位也称帝了)。我的理由也很简单:曹操的天下是完全由自己得来的,在他还未年老力衰之前,几乎所有战役,不管大的小的,几乎都是他亲自率部征伐。这也符合曹丕给他追封的封号“太祖”,因为历史上的其他“太祖”都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如: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等。在这一点上曹操与刘备就比孙权好,刘备和曹操一样,经常也是“御驾亲征”,但是,在有了诸葛亮之后,他几乎成了一个只领兵不打仗的,其他事情都交由诸葛亮负责,此外他在这点上不如曹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一生,败多胜少(这个结论首先是由吴国的第四任都督陆逊提出的,但确实是真的)。曹操也有过重大的失败,赤壁之战人人皆知。但刘备在彝陵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则更甚。当时刘备同样是以数量上压倒性的优势(一百万的兵力)进攻,但是同样被数量上明显占弱势的吴国杀的几乎全军覆没。征战一生,经验丰富的老将却被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陆逊玩弄于鼓掌之中。之前孙刘联军对付曹操还费尽心思的策划了“苦肉计”,“连环计”,“反间计”,诸葛亮还玩了一把借东风。但是,对付刘备这个经验老道的人,陆逊只用了一计——诱敌深入,然后火烧连营七百里就使得刘备的蜀军“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对付曹操,用了一堆人,其中还包括了诸葛亮,鲁肃,周瑜等等这样的经天纬地之才,和各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惊天谋略。而相比之下,对付刘备,一个陆逊,一个火烧连营七百里,足矣。相比一下,谁更胜一筹自然明了。但是,刘备自然有自己的优点,他体恤下士,脾气温和,为人好,就因为这样,才吸引了那么多盖世英豪与经天纬地之才,更何况,在三国中,只有他的地盘最偏僻,最不适合进攻与发展,只能说,他的命不好,终其一生,也没能完成自己的梦想——一统天下,复兴汉室。不过,一统天下这个当时曹操,刘备与孙权的梦想,终究没有被他们实现,甚至,连他们的子孙都未能完成。
而另一位君主——吴国的孙权则更显得稍逊一筹,他的地盘和臣子甚至都不是他的,而是他的父亲孙坚和他的哥哥孙策全部完成了以后全盘交付给他的。而每次发生战事,他都悠然自得的待在大后方,而吴国的前线自然有一批又一批的武将谋士顶着。其中的主要人物更是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样的奇才,孙权自然放心,不用像曹操,刘备那样拖着年老力衰的身子征战前线。不过,他也不是个“好看的花瓶”,他一直都在处理江东的政权——吴与江东各大士族的关系,这方面的贡献是无价的,这里不再多提。
并且,曹操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与事情都是之前与之后的帝王所烦恼和需要解决的。曹操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打仗,就连赤壁之战遭遇的重大失败他都能一笑置之,更何况其他战事。其实,曹操一生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是自己王位的继承(注意,这里我说的是王位而不是皇位,因为此时的曹操只是被封了一个魏王,就相当于汉的一个诸侯王。前面也提到,他一生都不敢篡位。但是,继承了他的魏王的册封,也就等于继承了曹操所有的一切,甚至当时名存实亡的整个汉王朝),在这一点上,曹操也和其他的开国皇帝并无二致。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几乎各个都为了自己的继承人而在晚年苦恼。明太祖朱元璋甚至还被闹得几乎精神错乱,大开杀戒。据记载,曹操有25个儿子,这在三国的三个君主中是最多的(刘备3个,一个早卒,实际就只有2个。孙权7个儿子,孙权也是为了自己的继承人的人选费了一番心思的,为此,他也下了狠招,杀了不少人),有那么多儿子,其中有不少还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曹丕文武双全,曹彰勇猛无敌,曹植文采飞扬,曹冲天生奇才……)这在一般人看起来是天大的福气,但是,作为一个帝王,曹操就为此伤了脑筋(幸好25个中有7个是早薨,还有3个是早年去世的,不然肯定会引发皇位的争夺,兄弟之间刀兵相见)。
曹操的儿子中,排除掉比较平庸的,最可能被立为继承人的也只有几人:曹植 曹丕 曹彰 曹冲。在曹操众多的儿子中,原本最有希望接班的是长子曹昂(因为,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君主的世袭制,君主是要世袭的,传给儿子或者是兄弟。那么选谁?有四个选项,叫做:立嫡、立长、立贤、立爱。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的君王,或者类似于君王君主吧,像曹操这样的,他们实行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那么只有妻才是正室,才以和丈夫相匹配。所以妻生的儿子叫嫡子,妾生的儿子叫庶子,选接班人的时候可首先要从妻的儿子当中去选,这叫做“立嫡”。那么如果有好多嫡子,都是正妻生的,选谁呢?选年纪最大的,这叫做“立长”。)但是,他在建安二年,在征张绣的战争中牺牲了。此外,曹操还有一个非常喜欢的儿子,那就是天生奇才的曹冲。曹冲称象,谁人不知?但是,他比较短命,才活了13年,就在建安十三年病故了。据记载,当时曹操哭得是死去活来,这个时候曹丕就上前安慰父亲,曹操是何等的人?他当时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意思很简单:曹冲死了是我的不幸,但是却是你们这些姓曹的人的幸运,因为你们这些人就有希望当太子了。)如果曹冲还活着的话,曹操的继承人就非他莫属,因为,在他的兄弟中,他无疑是最聪明的。
就算这样,那曹操理想的继承人还剩下3个,分别是:曹植 曹丕 曹彰。于是,为了太子之位,他们凭借各自优势,开始了明争暗夺的斗争。在这3个人之中,曹操最先排除出去的是曹彰。曹彰这个人在曹操的儿子当中也是很优秀的,他的相貌也比较特别,他的胡子是黄的,曹操呼他为黄须儿。他非常勇敢,每次曹操派他出去打仗,他都能够凯旋而归。但是曹彰他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有勇无谋,不爱读书。这个人是不读书的,为此曹操也没少教训过他,可他却全当作耳边风了。曹操这个人是很有文采的,他的诗歌写的气势磅礴刚刚学过的<龟虽寿>便是其中的代表,他的散文也很有特点。他这样的大文学家的继承人怎么可以有勇无谋,目不识丁呢?另外,曹彰的另外两个竞争者:曹丕和曹植也都很有才,他们的文采沿袭了父风,并且与曹操一起被称为“三曹”。其中曹植的文采更是古今一绝,七步成诗的故事我相信大家也都了解。于是,在这一轮中,曹彰就被淘汰掉了。
那最后也就剩下两人了,曹丕与曹植。这两个人的最终大决战也开始上演。从历史上来看,曹操最后选择了曹丕。为什么呢?理由有三:
一:曹丕是长子。按照上面提到过的,曹丕与曹植二人中,曹丕本来就应该当继承人。
二:曹丕文武双全。人曹植有才那是大家都知道并且公认的,但是曹丕也有才那也是不争的事实。他与弟弟曹植还有父亲曹操并称为三曹,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写七言诗的。他的名声不是很大,是因为他的弟弟曹植发出的光太亮,掩盖了他的光芒(这也是他嫉恨曹植的一个原因,由此引发了后来的他逼曹植完成七步诗的经典故事)。更可贵的是,他是个文武全才,他从小骑马、射箭,功夫好是自然的。这样的话,再把他与曹彰还有曹植放在一起,他的优势自然显现出来。曹彰上阵杀敌无人可挡,是个武才。曹植落笔成书字字珠玑,是个文才。虽然他的武功不如曹彰好,文采不如曹植好,但他毕竟是个文武全才啊。
三:我认为,曹操最终选择了曹丕是因为一个原因,这个原因也可以归纳为一个字“像”,细心的人就可以发现曹丕是曹操众多(再次重申,是25个)的儿子中最像曹操本人的。曹操也是文武全才,他领兵打仗绝不输人,写诗作词也是一绝,在这点上,曹丕是最像曹操的。曹丕还工于心计,他夺得了继承权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耍了很多手段(曹操也是知道的),在这点上,他与曹操也像,谁不知道曹操是“天下第一奸雄”?曹操这个人本来就是生性多疑的,这点不仅现在大家都知道,在当时那个时代也是公认的。既然生性多疑,那肯定对谁都不会完全相信,甚至包括自己的亲生儿子,但是,由于曹丕与曹操的相似,曹操就相信曹丕能像自己一样把国家治理好(毕竟那么像自己嘛),所以,他最终立了曹丕为太子。
公元217年,曹操立曹丕为太子,3年后,他离开了人世。曹操一生都多疑,他几乎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他最相信的人:郭嘉。在官渡之战时就已病死,在这之后,他的生活是孤独的,尤其是在他的晚年,决策太子之位由谁担当时更是无比痛苦,夜不能寐。我想,曹操死前回忆自己经历的种种,一点会有一个想法:如果他这一生的所作所为都没有发生过,如果他能做回小时候的那个无忧无虑的曹啊瞒,那该多好。可是,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他注定要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为后人所评说。
初中3年级 - 记叙文 - 记人字数:3905 投稿日期:2010-7-9 21:26:00
推荐3星:[HIGIRL]2010-7-9 21: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