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5年级 - 经验谈 阅读指导

从关注自己到发展学生

莒县夏庄小学5年级 ZHAOFACHUN

我认识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与联系,允许学生自己去体验与探究社会生活,升华情感。
         从关注自己到发展学生
         ——我的教学经历反思
         莒县夏庄小学赵发春
  初当老师时:努力展现教师的知识面,把知识点讲透。记得初当老师时,狠不得把自己的所学的知识一股脑儿倒给学生,一为想让学生多学点,二为显示自己的学问,让学生敬佩。每节新课我滔滔不绝、复习课我絮絮叨叨,弄得自己疲劳不堪,学生却昏昏欲睡,脑袋里一团糨糊。
   几年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以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套住学生走。在痛定思痛中我发现,如果老师能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样,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于是,我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以一个个有着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的提出,力求使整个课堂教学程序流畅,环环相扣。那时候,只要每节课的教学设计顺利完成,我就会很满意。而且也很得意、很陶醉:因为整堂课的教学都在我的掌控之中了!
   课程改革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新一轮课程改革开始后,经过通识培训、教研员吴萌老师组织的卓有成效的培训、案例分析和研讨,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追求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教学活动。几乎每节课都设计有活动,诸如讨论、辩论、自由问答、小品表演、角色扮演、学生演讲、小组竞赛等等。一开始,学生都很兴奋、课堂热闹、学生活跃起来了、喜欢上史社课了。因为轻松、好玩!我也很兴奋,于是乐此不疲!后来就发展到如果哪节课没有学生活动的话,我就怕学生觉得没劲。如果哪节课没有学生活动的话,我就会觉得这节课没有体现出学生主体。这种为活动而活动的做法,耗费了不少时间,容易出现课程前松后紧,期末赶教学进度的现象;容易出现表面热闹,实际收获甚少的问题。
   教研员吴老师及时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在肯定我们在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已经有了形式上的变化,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了外在的“形似”的同时,指出,要真正达到“神是”,应该要充分挖掘本课程核心要素,激发学生的内在逻辑思维,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时,我又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阅读相关书籍文章。 
   我认识到新课程下的课堂是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教师在实践中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留出充分的空间,允许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与联系,允许学生自己去体验与探究社会生活,升华情感。《学会生存》中也写到:“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是激励思考。” 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不是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己是不是会更有成功感?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育家赞可夫也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反思自己的教学,我不得不承认,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走,教学流程一气呵成,只是体现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下的好课;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只是体现所谓以学生为主体的外在表象而已。而能不断生成新的学习问题,激发并促进学生探究兴趣的课才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才有可能实现叶圣陶先生所提倡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追求。
   于是,我不再刻意追求教学程序的流畅,不再刻意让学生活动,我力求使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我的角色从充当学生思维的“脚手架”转变到帮助学生自己搭建“脚手架”。当然,这就要求我自己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挖掘学习内容的核心要素、内在逻辑、价值理念;充分了解学生学习准备状态。
   这一路走来,我发现自己变得更自信了,因为自己的素养在不断提高,在工作中能不断超越自己,有成就感,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因为我和学生在学习中相互走近,相互理解,我和他们一起成长!于是,我真正理解了“工作着,是美丽的”这句话了。
  • 小学5年级 - 经验谈
  • 字数:1513 投稿日期:2010-3-24 10:20:00

  • 推荐3星:[花尤雨]2010-3-24 14: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