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本是昨日傍晚来都无妨的,而在一号将近出发时母亲说你明天去也是可以的时候对她也是玩笑的说,我先去学校里反省了。
其实我更愿意思考的是,我将反省什么,不过是更多的于未来的希望。
面对电脑,却并不想写太多无关紧要的文章。其实只想写一个长长的故事,长到或许能将几年的情绪都安放进去。因为我时常发觉自己面对文字倾诉时太过多话,因此逐渐开始避免频繁的写一些情绪化的文章,我发觉有必要压抑自己太过善感的情绪,以免让旁人常感到沉郁。
只是文章的完成更多是一种自我开解,我会在文字的诉出之后获得更多的平静,并在日后翻阅时更加置身事外的看到这样一个自己。这几日婧婧在看好声音,中午回来,无意谈起了哈林,而后是伊能静,而后便是他们之间的感情,从往日粗略的了解来看,经历坎坷的伊能静与有着良好家世的哈林最终也是在现实面前败了。我匆匆说过这些之后,就又出了门。
等再从办公室出来,听过一些如今似乎并不想费心力的事情之后还是去了图书馆。
刚开学的图书馆很静,无意中发现了伊能静的《生死遗言》,在选完要借的书之后,开始在自习的地方阅读了她的书。比起临近考试的图书馆,这时它的样子是最接近最初的,可以一个人拥有一整片空荡的桌子,只是我们根本并不需要。
阅读着《生死遗言》,有时像是读到了自己。我时常会在读这样安静的文字时发现自己,甚至发觉方才与人交流的那个我并不是自己,至少不是真实的自己。每当放下所有事去问自己时,发觉自己想要的并不多,亦是不愿因拥有太多而活得更加劳累的。只愿为着那些依旧简单的愿望存活。
只是我与她还是从理解的根本上,就有些不同的。有人觉得伊与哈林如今分离了,她不再是当初书中所言的那样刻骨那样真挚的永远爱着了,那本书,就成了一个天大的笑话。其实他们的细节并不必多了解,那是他们的事,他们的感情。只是,很多时候,你以为的永远总要在某一天瞬间就有另一种想法,也许是在磨砺中顿悟出一个新的出路。
其实那还是好的。
有了新的出路,就不用在原来的路上体味那些艰辛与难以坚持的硬撑。人生贵在能够开解,我们就这样从这唯一一次从生到死的过程中去体味着那么多苦乐,若是没有开解与看透的能力,很多时候会陷于不能自拔的迷茫之中,或是做一个不触碰这类精神思考的人,至少也是不劳累的。
生死遗言是一本恋人絮语。伊确实是早熟的,早熟到哈林未能及的境界。所以能从这本文字并不多却满是细腻甚至粘腻的书中发觉,伊能静所想给予的爱情与哈林所想拥有的爱情是最终不统一的。
不牵绊,是哈林一开始便说好的彼此密语。这样一场感情,更多的实在坚持,而不是要细细追究。
伊时常会感到她深爱着并不爱她的哈林,而哈林却总是要说,我爱你比较多,因为,哈林解释说,因为他会经常帮他提东西。
也许是这样的深爱。只是伊即便是发觉哈林比较爱时,却依旧心慌不已。能从她细腻的文字之中时常读到她深深用力的爱情之下总是一副患得患失的慌张样子。
我爱你的时候,真希望我是你。
这句略有禅意的话语背后,是怎样一种难平的情绪。在这样一段感情之中,她时常想兀自看书,而哈林如孩子般的心时常不能发觉书中所能得到的乐趣,也难以读出她的文字之中多要表达的更多意思,他只是一味的开着玩笑,以他的方式爱着她。
就在他们的感情之中,时常要发觉的是,懂一个人比爱一个人更难,难到可以近在咫尺却又远隔天涯的交流,难到她会强迫自己看电视看电视看电视,以此去拉近彼此的距离,亦是难到她时常心慌,不能自持的想着那些坏事的发生,比如他的离去。
人生最不该相遇的时候是,我正向耶稣虔诚祷告,你却开始诵经祈福。那是精神中的殊途,却无法同归,只能越发遥远,望向背影渐失眼中。
因为不懂得,时常把原本应该简单的事情料想到复杂,也把原本复杂得尚可解决的东西恶化到不可收拾。时常怀疑自己是否具有书写爱情的能力,因为很长的时间里,我时常是把文字当做一个人来爱着的,也许是和一小众人一样有着这样怪癖的。也因为他是唯一的那个我若不离,他便不弃的人。
而后我是不会再轻易写太过虚空而美好的爱情了。有时像是自欺欺人,有时也像是以此麻痹旁人。曾说过,我们的青春是越发少了,而所见的生活却是越发清晰,越发单调了,我们再没有那么多的年少轻狂,而是渐渐收起棱角,选择接受。
在假期见过莎白的每一次中她总是提起他居然要到加拿大和别人结婚的事时我总是一副嗤之以鼻的样子,当然在她终于愿意渐渐放下那么多年的噩梦时,故事就应该早早结束的。而结束,就是最好的事了。可我们都会知道,故事的结束是多么被迫的,每个人的心中,总要存留那么那么多的无奈。存放在心里的,也就成了不可轻易破的秘密。
我希望自己能早日回归平实的状态中,这样也不会让自己太过劳累。
不感触,不动怒,我们会安静的活下去。
钟情神雕,小龙女看淡生死的态度是常人少有的,我们始终没有她超尘拔俗的境界,只是我们应当学会看透太多是非,不要存留太多不切实的希冀,以免失望太多。
很多时候我会更喜欢孤僻的生活,会有安静,也不用迁就旁人,也许很多人会在那一刻突然找到自己,回想很久很久之前的自己,到底是怎样的向往着如今啊,却真的不是如今的这个样子。而我想我不能一个人,一个人的时候,我会用尽回忆的手段,因为我抓不住现在,也无法料想未来,只有走过的时光里,还有尚可知晓的自己。
这几日很少吃饭,后来想吃却吃不下,感觉口上接受而胃中却反感,吃饭吃到想吐的地步,或许也是好事,因为会有两种结局,要么瘦,要么死。努力让自己吃一些饭,就像努力让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一样,都是艰难而违背自己初衷的。
伊对哈林说,我又是极端疑心与没有安全感的。哈林这样回了她,你不是不够自信,而是太怕别人的嗤之以鼻。
时常会有这样的担心,因此时常会谨慎的活着。而更多时候,我会努力用没心没肺的笑与各种夸张的玩笑去掩盖我内心所真的存有的孤独与悲哀。每个人都有两个面貌,甚至多重。也许是单纯的分裂,也许是为了生存,也许,也许根本连自己都追溯不出缘由。
在伊十八岁的时候,遇见了二十六岁的哈林,在她还有背景雄厚的公子或是商人围在身边的时候,她还是选择了他。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却永远不可奢求这样,在岁月之中,不知何时我们会违背自己的初衷,违背自己的希望去涉足一段感情,在一段感情中看不清自己,而选择迁就别人。
至于如今关于伊能静的很多真相被表露在外之后,这本书并不应当被我们所相信了,而我对那些八卦流言并不想过多关注,只愿读书中的那个人,让那些文字带动自己的情绪。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不能永远按着即便是自己所写的心情而生活着,随着年月,我们终究要改变。
当时不过是一种心情,此后会想,当时为何是那种心情。可何须深究这些会诱发头痛的问题呢。我们真的不必那么用心去揣测别人的心思,我们连自己都无法弄懂,又何以去读懂旁人。解读常常都是误读,我们并不知那些文字的背后,到底有多少真情实感,或是虚情假意。但是那都是旁人的想,我们用自己的方式去感触,去理解。就像很多时候不要怀疑偶尔也猥琐的我在内心中依旧是存有所写文字里的夙愿的。
这必定是会有误读的。没有谁能够完全清晰的明了别人是如何将自己的一切表露的。我们不能做这么浩大工程量的事,我们也无法完成这件事,因此最好也别用那些不好的心思去理解,去猜测,最为重要的,依旧是过好自己的生活。
出图书馆后发觉天真的变得很冷很冷,风极大,大到不愿撑伞宁愿淋着细碎的小雨前行。风依旧以极大的力量扑向身体,以此告诫自己衣着单薄,未添衣物。
可是我想,身体所能感到的最大凉意,却终将能够抵御。其实起初想写的是,人心独自凉。但是最后还是改成了老,因为打出凉的时候,我从心里就感到不适应,像是个很刺眼的字眼,我希望能够温润一点,我们终将老去,独自老去,安静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