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1年级 - 杂文 阅读指导

黄昏巷

重回汉唐 澄蓝色的梦

首登空间。爱汉服
  黄昏巷
  我在黄昏的巷子里漫步。试图拾起那些被遗忘的故事。它们曾经真实地在我们的血液里出现过,而如今,人去楼无。
  ——题记。
  落日的余辉随着时间的推移染上了窗棂,世界变成了橘黄,有点泛旧,像抽屉里老照片的底色。墙角的花也在不经意的时候变成了拳头似的小黑影,在徐徐微风里摇曳着,仿佛是对无情岁月的叹息。
  夕阳如碎金。照得那块牌匾熠熠生辉,闪亮亮的,看着刺眼。用手挡着才能看清楚牌上的几个字,黄昏巷。字体斑驳沧桑。
  我站在巷子的端口,如同站在曲折往事的端口。徘徊了久久才走进去。
  这里没有我想象中的那般杂乱无章。我原以为这里只会有断瓦残垣,没曾想,人们的生活还是井然有序的。农舍里传来了撕拉的炒菜声,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白烟,低矮的屋檐下,有老人围坐在一起,用醇厚的方言闲谈着一天的琐事。用四川话说,这叫摆龙门阵。以前我总是笑人老了好像什么都爱斤斤计较,一点盐,一点醋,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可只有等我们老了才会明白,一个人将死时,他是有多么地留恋这个世界。一花一木,再不珍惜,就晚了。
  我突然感到了一丝的落寞。仿佛自己是在天涯的断肠游子。人言落日是天涯上,望极天涯不见家。听着不远处工地轰隆隆地噪音,我觉得自己像一片落叶,一朵花,在尘世中无根飘荡。
  是的。我们拥有房屋,汽车,可却没有,家。物质上的丰盈弥补不了精神上的空虚,那小桥流水的诗意家园如今在何处?思绪如落花翩翩,如蝴蝶般飞坠,滑向记忆的深渊。在我们与生俱来的文化记忆中,一直保存着温馨的一幕: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诗的意思我无需重复。想想看都觉得掉泪,屋内的烛光照耀着母亲苍老的面庞,她坐在灯下,粗糙的手摩挲着孩子的衣物。她密密地缝着,唯恐衣物不结实,不能为孩子挡避风雨。一针一线,都凝结着她那深沉的爱,和漫长的,等待。
  宛如一株寂寞的花,饱满坚定。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想,不仅是马致远,所有的游子面对那样温馨的小桥流水人家,都会暗断愁肠。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妻子明亮的眼睛,母亲慈祥的容颜,父亲星星的白发。
  其实,与游子比起来。我们今人甚至更为凄凉。他尚有个家园,而我们,连家园都找不着了。物质利益蒙蔽了我们的双眼,我们变得无为,那些曾经见证我们生活成长的建筑,早已被挖土机无情推掉,被推掉的,还有几千年来的梦…。
  那个关于小桥流水人家的梦……
  我的脚步声回荡在青石板上。路过一户人家时,我透过半掩的门看见了一幅天真童趣的画面:一个发挽双髻的小女孩坐在秋千上,另一个着暗红夹袄的小女孩推着秋千绳。秋千嗖嗖地飞荡着,梳髻子的女孩衣袂飘,眼神明亮,咯咯的笑声弥散在风中。但不知怎的,我听了只觉得遥远迷蒙。
  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些时光真的很美好。而如今,它们早已远去,永远定格在夏日的月色里。明明是少时无邪的月光,现在看来却别一番清寒。
  我自己对于童年这个概念,一直如张爱玲《异乡记》中所描述的那样。穿得袍儿套儿的小女孩,坐在门槛儿上顽耍,身后是珊瑚红的春联,映着一角冷冷的斜阳。
  孩子的无邪与环境的肃杀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想到无邪的她再过几年就会失去这份纯真,我的心像被什么狠狠地抽了一下。若,人生只停留在那一刻,该多好。不会伤春悲秋,不会感叹世事无常。日子,清明亦好。
  童年,是用来封女儿红的红纸。即使当时再娇艳嫣然,隔了一路的沧桑回看时,也难免会褪色,也难免会凄凉。
  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他们拥有繁重的作业,每天在学校里还要装出一副好学生的模样。我实在看不下去了!难道就因为学习好成绩好听老师的话就可以被称之为好学生吗?而那些真正有思想有看法的学生就因为学习稍微差一点,敢于“顶撞”老师就被打上坏学生的标签,而且一打上就难以消除,这可太不公平了!
  专制。完全是专制。这样的教育怎不叫人心寒?
  在重重束缚下,纯真渐渐在我们的身上流失。那秋千轻荡的欢乐时光也早已成为梦里的浮光掠影,成为一个永远也无法到达的地方。
  秋千上的小女孩还在咯咯地笑着。宛如天籁。那声音于我却好像隔了几百年都没听过了,真是陌生。
  继续漫步在巷子里。我的目光流连在那些记录时光的旧物品上。一花一草,一瓦一木。它们曾经真实地出现过,在我们的生命里。只要我们愿意,它们任何时候都会鲜活起来,一点都不生疏,一点都没有变。变只是我们。
  我抚摸着撑房檐的柱子,它如同最忠贞的情人,沧海桑田,一直与屋顶相依相偎,直到生命最后倒塌的一刻。我喜爱这一切古旧无言的东西,它们让我心驰神醉。我甚至还觉得,自己只应该沉浸在汉唐那幽蓝的月光里做一场盛世繁梦,而不是生活在一片连星光都看不见光污染严重的夜空下。
  神思间,我感觉自己好像着了一身汉服,翩然若仙。风剪过我的长袖,吹起衣袂,子衿青青,玉佩铿锵。我想,自己应该是这样的女子,身影款款在江南的烟水浩淼中。
  我喜爱汉服。但我并不是一个古装爱好者,而是一个汉服复兴者。这两者的区别就在于,古装爱好者仅仅限于服饰,并不去了解它们的历史文化,而汉服复兴者则是要传承汉文化,做一个守望者。
  这注定是一条孤独漫长的路。因为许多人都不了解汉服,以及我们的传统,甚至有人不知汉服为何物。汉服,它是一款服饰,更是一种文明和精神,在它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唐人的繁荣开放,汉人的古朴端庄,找回了民族的记忆。
  有人会说,这不是复古吗?复古?我觉得这个字眼儿有点可笑,说这句话的人更是可悲,按照他的逻辑,那么,我们过端午吃粽子也是复古了?汉服记载着我们的文明,我们有理由将它传承下去。如果汉服在我们这一代灭亡的话,我想,孔子在天之灵一定会哭的,我们的后代也有理由怨恨我们。
  《左传》上说,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曰夏。
  华夏的定义这下很清楚了。试问,如果我们没有了服章,礼仪,还能叫华夏吗?我们还敢在外国人面前骄傲地自称为华夏族吗?
  我认为,汉服和汉文化都应该传承下去。穿着汉服工作确实很不方便,但并不要求天天穿。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我们便可换上汉服重温汉唐风韵,重现我们民族的精神。
  沉沉的暮霭卷着清凉的风气将我包裹。昏鸦啼,寒树响。我的思绪回到了这条小巷。黄昏已尽,我的旅行也到了尽头了。
  回望这条窄窄小巷。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纤弱的背影,枣红色的汉服,长袖轻舞,凄艳万分。还是当年的舞蹈,却再也不复盛世雄风了。
  或许,不久后,这条巷子,就会被推倒。然后,在这块土地上盖出新的高楼。一切,都将不复存在。恍若一梦。
  漫步黄昏巷,我拾起了那些被遗忘的故事。它们从来都没离开我们,只是当我们渡河的时候,被无声遗落在了水岸一方。当我们蓦然回首时,等待我们的,也许不是灯火阑珊处的微笑,而是断瓦残垣,倩影徒留。
  都来不及珍惜了。
  • 初中1年级 - 杂文
  • 字数:2702 投稿日期:2012-5-26 11:59:00
  • 推荐3星:[忧伤冰晶]2012-5-27 11:25:52


    精品推荐人:糖飞梦,快乐指数,ZHEJIANG
    【推荐五星】风随年华---- By 风随年华 2012-7-22 11:18:15

    ---- By 风随年华 2012-7-22 11:3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