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读《青山处处有忠骨》有感

西街小学六年级乙班 迅拙

经过痛苦的抉择,毛主席选择了后者。既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又充分体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读了《青山处处有忠骨》之后,我感触颇深,于是写下来和读者们分享。
  文中讲了毛泽东主席接到来自朝鲜前线彭德怀老总电报之后的反应及心理变化。毛主席接到电报后一天没说过一句话,饭菜已经热了好几次,可还是没有动,电报里说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在返回指挥部途中被击中。同时金日成首相和彭德怀老总来电,一个请求把毛岸英运回国内,让主席再见一次自己的儿子;另一个却请求把毛岸英葬在朝鲜。可到底怎么办呢?经过痛苦的抉择,毛主席选择了后者。既尊重了朝鲜人民的意愿,又充分体现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是啊!虽然是毛主席,也没有搞特殊;虽然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也没有搞特殊,一样像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一样奔赴朝鲜,在死后遗体也没有运回家乡安葬。想想现在人们有多少在以权谋私,他们别说是主席了,就算是个小官儿也会谋私利。这不,几个月前在河北大学发生的“我爸是李刚”的惨案我们都知道了,那个李启铭的爸爸李刚只是个警察局长,他就敢仗势欺人,还大言不惭的说出来:“我爸是李刚” 这句话,与毛岸英相比,就显得那么特殊,毛岸英的爸爸是主席也没有搞特殊,而李启铭的爸爸是局长他就作威作福,这多么值得我们深思啊!
  虽然这册书已经学完了,但毛岸英和毛泽东这种“不搞特殊化”的精神却永远地印在我的心里。
  
  • 小学6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530 投稿日期:2012-1-2 11:55:00

  • 推荐3星:[梦洁女孩]2012-1-17 19: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