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6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谈谈提高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

董洋阳

提起写作,许多同学感到很头痛,其实写文章和作其它事情一样,只要用平常心去待之,谁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
  提起写作,许多同学感到很头痛,其实写文章和作其它事情一样,只要用平常心去待之,谁都可以写出好文章的。只是就像十二亿人不可能都成为伟人和科学家一样,即使作文能力较强的人也不可能都成为作家、记者或编辑。但是,不管怎么说,写作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一辈子都需要的重要能力。因此,我建议学弟学妹们,还是要抽出一些精力和时间来研究和探讨一下写作文的问题。我不敢说,文章写得多么好,不过,自己写出的文章还能吸引一些人,或者说有些与众不同,这也是高考作文得满分的一个原因吧!
  说到体会和经验之类,我劝学弟学妹千万不要生搬硬套,牵强模仿。试想,写作能力强的人决不是那些整天捧着《高考作文指导》,《议论文写作大观》的学生。说穿了,那些作文功底厚实的学生,其它学科也差不了哪去,因为他们大多都掌握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熟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工",用于写作上是再恰当不过了。回顾自己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文学底蕴的积累和所谓的写作体会,无非是"勤练 + 多读"。
  先说"勤练"。本人是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记日记的,起初的日记是再幼稚不过的了,但是爸妈每天都鼓励我。写日记的同时还在日记本上下的空白处,图上小草,小鸟,小树,房屋之类的幼儿画,显得图文并茂,那时起就培养了我的写作兴趣。当我写满一本日记时,爸妈和老师高兴得像我出了一本书一样,逢人就夸我。在满足我虚荣心的同时,也使我读书和写作的兴趣更加高涨。从开始的呆板日记,到后来的一事一感,科幻寓言,顺口溜,歌谣等等,只要有感而发,我是非记下来不可。我的体会是,小学期间练习写作,不要抱有什么目的。也不要受间架结构,层次分明,中心突出等的束缚。看到什么写什么,想起什么写什么。哪怕是描写书房里的一些摆设,只要写出来就好。有时把大人讲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笔描述一遍,也是值得的。小学期间的写作,好比建高楼大厦之前的砌狗窝、搭鸡架、垒猪圈、建地震棚之类,不管好坏,只要能遮风挡雨便可。到了初中,当然要上一个层次。基本上是有目的的训练,记叙文、说明文为重点。修辞、描写是要追求的,写出的文章也应是中心明确、内容比较充实,应该做到有感而发。据我观察,初中学生写作文,最大的弊端就是一味的模仿。多数学生手捧"优秀佳作集",整天的看啊,背啊,这种作法严重的束缚和扼杀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和智慧。我认为初中的学生应该大量的阅读各类图书。古今中外、天文地里、伟人论谈、文学名著,尽可能涉猎,从中吸取营养。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形成文字,想必是一篇篇很好的佳作。进入高中,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是必然的,为了迎接高考,除了将老师留的作文题,进行系统的训练之外,还要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我这个人思想比较活跃,喜爱追求个性,在审题时容易出现偏激。这也是老师和我比较担心的问题。因此对于审题,我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先后收集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等几十种题目进行训练。使我终于明白了审题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路线和方针"的问题。练完了审题立意,又进行巩固性的训练了开头与结尾。我将报刊杂志上好的议论文、杂文等裁剪成册,逐篇分析研究,发现那些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其开头和结尾真是精彩纷呈,决不象作文指导上固定的几种写法。从报刊杂志上我不仅学会了几十种开头和结尾方式,还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为成功完成高考作文奠定了基础。
  在"勤练"方面,无论从小学的信手拈来,到初中的读写结合,还是高中时期的针对性训练。其中,都凝结着我的感情历程,与亲人,与老师,与朋友,与同学;看古比今,看人比已,析伟人名家与凡人百姓之不同,点点滴滴尽在笔尖流露和抒发。我想这不仅是最好的锻炼,同时又是积累生活,创造财富,认识世界,感悟人生的绝佳途径。
  再谈"多读"。古语云:"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大家,无一不嗜书如命。我们虽不能与那些成功人士相提并论,但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爱读书,善分析的精神是应该的。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沉醉于案头书,家中的老爸不爱读书爱藏书,在我刚刚读懂报纸的时候就把老爸书柜里的《三国》、《西游记》、《水浒传》翻出来看,至今不知看过多少遍。反正案头自有,每日必看而已。当我看到《儒林外史》、《封神演义》之书时,以觉文学价值不大了。至初中时便开始迷恋于古文,什么《三国志》、《战国策》;什么《论语》、《诗经》、《韩非子》、《吕氏春秋》、《老、孟子》都是我涉猎的对象。当然,废寝忘食也是常有之事。吃饭时几乎总是老妈喊了又喊,叫了又叫。最后连拉带拽,把我拎到饭桌上,我胡乱吃几口饭便飞奔床头,继续琢磨关羽到底姓关还是姓冯之类的事情。时至今日,我切深体会到,这些诗书典籍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学史和哲学史上的愧宝。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如若不看真是遗憾!遗憾!在这里我奉劝学弟学妹们,抓住精力充沛,记忆良好的青春少年之际。多看几本诗书典籍,不仅眼前得利,还会终身受益,切记!切记!在阅读古籍诗词的同时,千万不能忘了收看时政要闻,关注现代英模,现代败类和现代百姓的日常生活。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不管学习多么紧张,每天必抽出30-60分钟时间,听新闻,看焦点,阅读报刊杂志,关注百姓生活。这样在撰写文章的时候,才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使文章具有时代感。要知道,一个现代词汇,一个现实生活的例证,将使你的文章突显时代特征,给读者留下良好印象,因而也就抓住了得分要点。
  上面叙述的是平时学习时应该努力积累和掌握的,既使不为高考也应该那样去做。如果应付高考进行作文,除了基本功过硬之外,也是有些技巧可言的。为什么?因为高考作文有评分标准,达不到他的要求,自已认为写的很精彩也难以得高分,因而,深刻领会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及得分要点是十分重要的。大家知道,从2004年开始,高考作文的评分权重作了调整,将基础等级评分由原来的50分调低到40分。将发展等级评分由原来的10分调高到20分。发展等级分数的增加,反映了高考作文评价指导思想的趋向和变化,说明考察的重点是倡导学生个性突出,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出类拔萃。根据我的体会,多数考生都可以将基础等级的40分拿到手,差别主要在发展等级的20分。只有多拿发展等级的分数,才能显示出你的与众不同和写作功底。发展等级的特征,或者说是具体要求是"深刻,丰富,有文彩,有创意"。
  首先谈"深刻"。所谓深刻是指你对某个问题(论题)的理解程度。同是一个现象,有的人只是看到现象的表面,而看不到它的本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上的差距。反映在文章中也就看出高低上下了。记得高中时有一个高考作文练习题,说日本某考察团到中国一化工企业参观,其中,外方考察团一成员的领带系的有些特别,陪同的中方负责人就十分注意这个人的举止,当考察团参观化验室时,该成员领带不经意间掉入化学器皿中,这一细微动作被中方考察团发现,在考察团即将离开时,中方负责人吩咐接待部门,以该考察人员领带弄脏会影响形象为由,给该考察人员换了一条新领带。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针对这个问题,有的同学以中方热情好客为中心而阐述;有的同学则以防止商业机密泄露和技术流失为中心进行论述;有的同学在文章中把外国人臭骂一顿。其实这个事件的深刻意义在于要求作者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就事论事,要抽出"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论题去阐述现实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比如法论功的问题;最近美元的贬值问题;台湾公投问题。这些都是现象与本质的问题。试想论述中方热情好客或是防止泄漏商业密秘和技术流失与论述台湾公投与台独、美元贬值与挽救美国经济相比哪个论题更深刻,更大气,更显出作者思想的洞察力与敏锐性。
  其次谈"丰富"。依我理解丰富即有血有肉,丰满富裕之意。因而,养料充足,营养全面乃丰富之源泉。有的同学吃的多,但消化不良很难现丰富之形态。这里便有技巧可言。文章的主题和立意确定之后,一定要将与主题相关的材料进行加工剪辑,使之符合自己文章的"身形"。丰富之意决不是臃肿,也不是材料越多越好。如果把文章比作人体,要作到"五官端正,身材适中,三围合理",这样才能提高"回头率"。用于文章之中是要求作者在材料的组织过程中要细致、耐心、周到,在文章的某些细节上下功夫。如对议论文中论据的精辟分析,观点的真情表露,例证的恰如其分,都能体现出内容丰富的特征。2004年吉林有一高考满分作文,题目是《掌声辩证法》,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要说这篇文章写的多么出色,我并不认同,但对于丰富二字,该文确实值得称颂。1100多字的文章,作者竟引用了"孟子"、"韩伯牙"、"钟子朝"、"陶文王"、"姜太公"、"诸葛亮"、"刘备"、"毛泽东"、"居里夫人"、"拿破伦"等十几个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及事例,虽是一带而过,但并非文不对题,这里反映出考生渊博丰富的史学功底,从而掩盖了其它评分要点的不足(有兴趣者可查阅《中国作文网》)。所以我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只要将你的写作优势和个性特征充分淋漓地发挥出一、二点,便可夺得发展等级的一半分以上,那时何愁拿不到作文高分。
  再次谈"有文采"。有文采是指文章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使文章具有意韵。有文采要求作者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名言警句,如排比、比喻、对偶、设问、拟人、夸张等,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如果说"深刻"是考察作者判断和分析是非能力,是对文章思想性的要求,那么有文采就是考察作者的艺术鉴赏力,是对文章艺术性和欣赏性的要求。用好修辞手法,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可以使文章生动活泼锦上添花,还可以使文章的观点通俗易懂,具有说服力。请看下面的一段文字,"…有个'老大难'单位,过去就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后来下了决心,管你是谁,六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四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二三十岁的老虎屁股也好,都得摸。一摸就见效了"。(《邓小平文选》1975-1982第32页)这是邓小平同志在《各方面都要整顿》的文章中阐述的观点,利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式,形象生动地点明了"只要敢于负责,没有办不了的事情,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这一论点,让人过目不忘。大家一定不会忘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排比句式,这是作者运用修辞方法弘扬载人航天精神的精典之笔。这就是修辞的魅力。使文章增采的另一有效手法,就是引名言警句诗词佳偶。名言警句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大浪淘沙积淀下来的文字珍宝,具有权威性和哲理性,催人奋进,给人以启迪和警示。多少名言警句,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或追求真理,或奋发有为,或精忠报国,或一飞冲天。因而,在文章中经常引用恰当的名言警句,可以起到一石三鸟之功效。如我们要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那么可以引用家喻户晓的古诗《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人生弥留之际,写给儿子的遗嘱。他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这种具有震撼力的诗句,用于爱国主义的文章之中,无疑会给文章增强感染力和说服力。再看这段名言:"骏马能历险,耕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船不如舟"。短短二句话,说明"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告诫领导干部"只有无能的领导,没有无用的人才",应该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 小学6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4945 投稿日期:2010-10-18 20:28:00

  • 推荐3星:[紫竺兰]2010-10-18 21:4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