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年级 - 议论文 阅读指导

生命之取舍

江边里1号 绝纶之羁

生命的取和舍——人世间永远的主题。取舍之间必有得失,学会取舍,人生才能做到浓入而淡出。
                生命之取舍
 生命,一直是一个美好的主题,它象征着一个理想,一份希望,一种追求,生命的取与舍,更是耐人寻味。
  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泥石流,舟曲5公里长、500米宽区域被夷为平地。连日来,在舟曲灾区救援一线,王伟在妻子一家四口全部被泥石流掩埋的情况下,强忍悲痛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和战友一起救出23名幸存者的英雄事迹广为传颂。王伟,一位普通的抢险战士,他在危险发生后,没有守护在自己刚怀孕的妻子身边,而是坚守在救援第一线。虽然他非常担心距中队仅1300米的妻子一家,但作为副中队长,他必须迅速带领战士在中队附近展开救援。当他从泥石流中抢救出一个个乡亲的同时,一直幻想着自己的亲人也能同样脱离险境。然而事与愿违,妻子一家四口永远离开了他。
  或许,有人觉得王伟太无情了,家庭,是人生快乐的天堂,家人,更是人生重要的伴侣,在如此危急的情况下,他选择的竟是救那些素不相识的人,而不是自己最最宝贵的家人,难道王伟不爱他的家人吗?其实,王伟在抉择的那一刻,心中也痛如刀割呀,他也非常舍不得家人呀,可是,他肩上有一个重要的任务,
那就是抢险救灾,人民的生命财产需要他来保护呀,他不得不强忍心中的担忧与痛苦,投入到救灾的行列。或许他当时已经隐隐约约意识到家人会离他而去,但是,他仍然希望着,希望着家人会获救,直到,希望破灭——4位亲人永远地离开了他,离开了泪流满面的王伟。就这样,王伟用自己失去亲人的悲痛,换来了23名获救者重生的喜悦,完成了令人心酸的取与舍。
  下面的事迹也发生在舟曲县特大泥石流救援过程中。14岁男孩张新建和妈妈都被压在废墟下,被救援人员发现后立刻开始救援,当时,张新建坚定地说:“老师,先救我妈妈!”孩子的妈妈已经难以忍受疼痛,叫喊着:“给我把刀,我不活了。”男孩就像大人一样,边安慰着妈妈,边和救援人员一起用刀子砍压在他妈妈身上的大梁木。经过4个小时的努力,张新建的妈妈获救了,但年轻的张新建却由于内脏受损严重,永远的离开了。
  可恶的泥石流,用它的无情摧残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然而,张新建在人生的尽头却绽放出人性品格的光彩。在生与死面前,求生是人的本能,更何况张新建还是一个14岁的孩子,他完全有资格获取生的优先权。可是,张新建却将宝贵的优先权给予了母亲,这无疑是一个孝子最真挚,最无私的报恩了。年幼的张新建,用坚定的意志默默地忍受着疼痛,为了自己的母亲,撑到了生命的尽头。也许他自私一点,他就毋需忍受疼痛的折磨;也许他屈服一点,就不必经历死亡的痛苦。他在自己的生命和母亲的生命中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在生与死的选择题中也毫无惧色地选择了后者。他成为了舟曲的一颗永远的明星,我们都为他的取和舍感到骄傲。
  生命的取和舍——人世间永远的主题。取舍之间必有得失,学会取舍,人生才能做到浓入而淡出。取他人,舍自己,在取舍的一瞬,取者感到感激,舍者感到欣慰。取舍之间,无怨无悔,或许在那一刹间,你会感到自己的信念从来没有如此的坚定,你甘于你的选择,你第一次爱上自己,你第一次爱上这个超脱生与死的决定,让你无悔地奉献生命的决定。
  • 初中2年级 - 议论文
  • 字数:1275 投稿日期:2010-8-25 11:49:00

  • 推荐3星:[火之曲]2010-8-25 13:1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