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雨中成长
广西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初156班 GXHZZHT
未经风雨洗礼的花朵是不美丽的,未经“生存危机”的动物是不强大的,未经历坎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在风雨中成长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青春的胜利》有感
未经风雨洗礼的花朵是不美丽的,未经“生存危机”的动物是不强大的,未经历坎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洗礼过的花儿,饱含晶莹的露珠;经历后的动物,仰天嚎叫;坎坷走来的人生,更值得回忆。
在风雨中慢慢成长,这是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最深的感悟。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出生于乌克兰的一个贫困工人家庭,父亲早逝。他为生活所迫,10岁便开始当童工,15岁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1923年至1924在乌克兰边境地区担任共青团的领导工作,1924年加入共产党。由于长期参加艰苦斗争,他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到1927年,他的病情急剧恶化,后竟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终日卧床。但他毫不屈服,以惊人的毅力同病魔作斗争,并在病榻上开始了文学创作。他用自己的革命经历作素材,以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和发展为历史背景,以顽强的意志“写”下了这部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保尔·柯察金,一个寄托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情感的传奇人物。其实,他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从小就生活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想反抗生活的残酷。他从一个普通工人慢慢成长为一名坚定、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在老一代的培养下,在革命的熔炉中百炼成钢。他在那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出来的,是钢铁般的意志和信念。尽管,在他才二十几岁时,正是大展才华时,他已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是,他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热爱、对革命的执著,他身上洋溢着的革命激情和理想主义精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尤其是在《青春的胜利》这一章。
“这里是小镇的近郊……就在这地方,他的同志们英勇就义,为了使那些生于贫贱的、那些一出生就当奴隶的人们能有美好的生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看到这儿,我陷入了沉思,一幕幕画面像电影重现般浮现在我的脑海:师长的牺牲,勃鲁扎克一家为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的付出,筑路过程中的人员伤亡,克拉维切克的葬礼……战士们的流血牺牲,换来了人民稳定、平和的生活环境。这一切的美好,都是来之不易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写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段坚强不屈的内心独白曾感动了我千万次。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和永不认输、始终热情高涨的精神感动并鼓舞了我们每一个人。
整本书,全是朴实的文字,却记录下一个个充满激情、令人回味无穷的瞬间,有时也让人心酸,让人难过,却让人不知不觉融入其中。他不是神圣,是真实存在过的人,我们也一样。生命只有一次,如果不想给予它软弱的姿态,就必须学会在风雨中成长,成为有着钢铁般意志的人。
初中1年级 - 读后感字数:1158 投稿日期:2013-3-13 15:52:00
推荐3星:[汐日阳光]2013-3-13 19: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