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我读《小时代》

初四 粟栗

《小时代》或许对于历史沉淀后的文坛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对于我们,或许是扬帆起航袭来的风——忘记后,前进着。
我读《小时代》-
陈毅中学    23级3班    袁苗

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地长大着。
在这个蜕变的过程里,或许有那么一些文字,它们并不极富哲理,但也会被你深深记住。

一。触动
记得去年的这个时候,班里的所有的人都在看郭敬明的《小时代》,课间的讨论无不是愤慨谁的恶毒、唏嘘谁的悲壮,或在那稀疏的文字中找到与自己的相似点来聊以自慰,并乐在其中:
“看,我就是生活中的那谁,像吧!”
又是这样悲凉的冬季——
当我再拿起那本《小时代》,铅印在纸上的人物像是再次被灌录于那一段胶片里,投影在视网膜上放映。于是我就在想:“是出于什么原因使我们对于《小时代》的感觉念念不忘呢?”暂且不说它给青少年灌输的极端主义的金钱观价值观,单凭它那犀利的语言攻击就足以让人眼前一亮。我想在我们所处的时代,学业、成绩、能力、未来,这些足以压得我们喘不过气起来。于是《小时代》的出现,成为了我们幼小心灵的一种憧憬。我们不会把它的生活状态称之为追求的梦想,更不可能用他们的故事当做理想境界,只是《小时代》对于我们是亦爱亦恨的存在,细腻而敏感的笔触,明明故事中的人离我这么远,却触动了我们那些无奈下的痛。
我对《小时代》的感觉模糊不清的,像是在以一个微茫的角度,以心里的每一丝憧憬和每一缕不甘,来看这个纷扰无序的想象。
二。上海
说真的,《小时代》里那个纸醉金迷的上海,真真切切的给我身边同学心中,蒙上了那颗东方明珠的恐怖,以及沁入心脾的无奈。
我曾经两次去过上海,而前提当然是心中携带着小四给我对于上海的印象。我在外滩一号到外滩十八号仰望的时候,不断地强咽口水,想象着顾里是否会突然踩着10厘米的高跟鞋从衣衫褴褛的乞丐身边翻着白眼跑过去,唐宛如又是否会神经大条般的准备跳江。我不禁打一寒噤。仰望那直插云天的玻璃幕墙,想象着“每一天都有无数的人涌入这个飞快旋转的城市——带着他们的宏伟蓝图,或者肥皂泡的白日梦想;每一天,也有无数的人离开这个生硬冷漠的摩天大楼组成的森林——留下他们的眼泪,”我多多少少都对这个被小四称之为“以光速往前发展的城市”和“匕首般锋利的冷漠时代”充满好奇。
确实,11岁时我第一次从认知上海到亲临上海,是从郭敬明的《小时代》中,是在那些物欲横飞的奢侈宫殿里,然而我不相信,对于上海的认知仅仅只有他华丽的外表,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小时代》也许真的鼓动了我们这一代孩子对于未知世界的渴求与进取。
三。顾里
合上书,闭目间在我内心充斥着的全是顾里 –一个冰冷而锋利的女人。我想假设有一天世贸大厦被炸平了,她一定会泰然自若的把它们全部量化成为数字,输入电脑,然后用等价交换的原则和系统,去评价出一个取舍的方案。这样看起来简单直接,而且无比强大。我打从内心追求着成为那样的人,于是因为顾里的存在,使我对于这个追求有了一个精准无误的目标。
有人认为敢爱敢恨的的人需要巨大的勇气,而我却觉得,带着冷漠面具生活,完全不在乎别人爱恨的人,才需要巨大的勇气。小四说“我们放肆淋漓地用感性去生活,面对挫折的时候,激动地失控。然而对于顾里,就像是在她的身上埋下一粒种子,多年之后破土而出,长成森林。它们在从海面上席卷而来的飓风里,依然挺拔,清晰得如同翻滚的大海。”
我希望像她一样强。
像大海一样强。


“我们停驻在温暖的校园,甜蜜而曲折的友情和焦头烂额的考试就是我们头顶所有的天空。然而我们被这个世界一天一天地改变着,同时我们也一天一天地去改变这个世界。我并不了解这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但是无论如何,它是我们绕不开地命运。”
《小时代》或许对于历史沉淀后的文坛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对于我们,或许是扬帆起航袭来的风:
——忘记后,前进着。
  • 初中3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1475 投稿日期:2011-10-29 14:53:00

  • 推荐3星:[空白式记忆]2011-10-29 14: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