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2年级 - 杂文 阅读指导

感动与疼痛并存(人生百忌——忌麻木与冷漠)

农业银行家属院南楼西单元3楼西户 DANXUE

专辑:浙江寒春作文吧

生百忌,忌麻木与冷漠!重建道德,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感动与疼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这正是2011年中国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的复杂图景。时至年末,道德话题再次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民主、效率、开放、平等、人道等现代理念注入了人们的内心,激发了社会空前活力。但同时,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也比较突出。
  2011年10月中旬,一段监控视频带着一种尖锐的刺痛进入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广东两岁女孩小悦悦相继被两车碾压,而18名路人视而不见,扬长而去。令人震撼的不仅是见死不救者的麻木与冷漠,最后一刻,58岁的拾荒阿婆陈贤妹把一双温暖的手伸给了小悦悦。
  “道德”,是2011年人们谈论最多的关键词之一,不仅因为小悦悦的遭遇,还因为一连串新闻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触动着国人的神经,比如大学生药家鑫杀人案,比如集中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那些并非“非黑即白”的事,比如激起“助人为乐反被诬陷”争论的天津“许云鹤案”。这些事远非“道德”二字所能概括,一些极端案例已经滑向了违法犯罪。
  记者回访了“小悦悦事件”18个“见死不救”者,看到的是一种高度警惕的眼神。对于他们,邻居评价:平时多少都有接触,也不是那种特别冷漠的人。如今,人们谴责的矛头已不再集中指向那18个路人,更多的人扪心自问:换了我又会怎样?这场波及全社会的谴责和反思本身就证明,中国人并未陷入集体麻木,中国人良知尚存。
  2011年道德事件并非只有灰暗的记忆。“7·23”动车事故中的特警邵曳戎、好司机吴斌、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人,让人们再次见证了人性的光辉。回访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时,记者对一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印象深刻。吴菊萍经常会上班早一点,到办公室先给十几个同事的电脑打开,这样运转速度会快一点,同事上班时就可以直接用了。她这样做的理由很简单:“一个关心社会的人,首先要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吧?”的确,我们的社会不仅需要英雄惊天动地的壮举,更需要这样一点一滴的友爱与温暖的积累。
  值得欣慰的是,突破底线的行为并没有成为主流。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尤其需要对基本道德底线形成共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一些基本准则人人都应当遵守。比如这样一些品格:爱国、诚信、守法、善良、友爱、敬业、公正、平等、孝敬父母、尊重他人、清正廉洁、关爱生命……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集体品格的传承,也为人类社会所广泛认同。
  不论发生了多少不道德的极端案例,“世界上还是好人多”仍是大多数人的牢固信念。而好人之所以被称为好人,就是因为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每个人都能做,区别仅仅在于他们做了,而我们没有,忘记了“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千年古训。
  人生百忌,忌麻木与冷漠!重建道德,需要人人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所谓“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高中2年级 - 杂文
  • 字数:1135 投稿日期:2013-5-8 22:30:00

  • 推荐3星:[知茗卜具]2013-5-8 22: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