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何谓诗人?
屈原伫立汨罗江畔,挥泪高咏《离骚》,而在世界的另一端,另一个时空,盲诗人荷马在牛皮上刻下成行的字句,再然后,便是万口传颂的李杜诗篇大放异彩……
有了诗歌,才会有诗人。不必去质疑这句话的逻辑,诗歌的出现,才使写它的人成为诗人。诗人创造了一种文化,而这种文化是美好而又深邃的,因此得以延续至今。诗人,是文化灵魂的守护者,诗人将自己的思想化为精巧的字句,创造了一种深赋内涵的美感。
随着历史的发展,如今“诗人”的理解更为广义,我们可以广泛地认为:诗人,即一切美好思想,美丽文字的缔造者。不过恒古不变的是,诗人,仍旧守护着拥有深厚底蕴的文化。而今天,我们将这种文化笼统地称之为文学。
时代进步的潮流迅猛袭来,由此便催生了一位“文化入侵者”,诗人的敌人。令人费解的是,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位诗人的敌人却是一个冠冕堂皇的“革新者”。
不得不提到一个令人堪忧的现状:从几年的“火星文”到如今横行网络的所谓“文字控”,都不一而同地冲击着诗人所坚守的文化,使得我们这些出生于八、九十年代,甚至是零零年代的孩子们开始质疑:到底什么才是文化?什么才是文学?
随意登入任意一个社交网络,所谓的“伤感”“唯美”“小清新”,以及有关于“爱情”“友情”的字句充斥屏幕,它们篇幅不大,通常只是一个简短的句子。在我看来,原原本本的心情、感情却因这些矫情烂俗的文字搅得变了味。写出这些字句的人,往往是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用一些“漂亮”的文字拼凑成一句话,却将最重要的内涵抛到九霄云外,由此产生了诸如“茶扉花开”、“滥觞”等词的误用、随意篡改古诗词此类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简直完美诠释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让我们再往里层深究:为什么这些徒有其表的文字得以如此风靡?为什么仍旧有千万人转发、争相模仿?
或许,这些字句的确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但是问题就在于其所用的表达的方式。而喜爱这些文字的人大多是学识尚浅,资历不深,想故作成熟却没有真正体验过人生的学生或是青年,他们仅仅只是看到了最表面最浅薄的一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文字,“文字控”们所创作的是矫情庸俗的字句,而伟大的诗人们却能创造出一个个宏伟壮观的篇章,那是无论过了多少年,多少个世纪,读起来仍旧发人省醒,抚摸心灵的文字与文化。
最后,可以斩钉截铁地下一个结论:诗人最大的敌人,是肤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