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3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儒家感悟——《论语》

后溪中学 林桂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所要具备的,就是这种持之以恒的信念
  有一条巨龙,叫中国;有一种文化,叫儒学。绵延千年的儒学文化,历经沧桑。它,见证了多少朝代的更替?它,经历了多少轮回的洗礼?但是,它留下来了,没有因朝代更替而更替,没有因轮回的洗礼而失去。虽然没有十全十美,但却深入人心。这,就是儒学!
  《论语》可谓是儒学的代表之作。它记载了儒学创始人孔子的一言一行。而且这部作品的影响深远,欧洲国家也相继印刷,翻译成多国版本,不得不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呀!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很多人可以随口背出来,但是里面的那种境界,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呢?本人才疏学浅,只参透出了三种境界,分别是“以学为乐”的境界、“以友为乐”的境界、“以心为乐”的境界。
  “以学为乐”的境界主要说的是持之以恒、勤于思考的精神。这种精神,尤其是我们高三学子必须具备。我们都是一群将和高考血拼的孩子,我们现在最需要做的就是在大战之前累积能量,这种能量哪里来?是一点一点累积下来的,就想《劝学》里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所要具备的,就是这种持之以恒的信念。累积能量的另一个途径,就是勤于思考,勤于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和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就可以为我们累积更多的能量,当我们的能量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之后,便无所畏惧了。高考之战也就胜券在握了。持之以恒,勤于思考的精神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战胜高考,还可以让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尔虞我诈的社会生活里立于不败之地。当一个人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他想做的事情,就一定会成功,加上勤于思考,更是事半功倍。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是何其的抢手啊!又怎么会被社会淘汰呢?这就是“以学为乐”的境界。
  “以友为乐”的境界主要说的是朋友的相处之道。世界那么大,相遇即是缘,能够认识并且成为朋友,更是一种缘分。朋友是用来依靠的,不是利用。用来利用的友情根本就不能算是友情,因为它玷污了友情这个高尚的字眼。所以,对待友情,不要抱着利用的心态,当你用一颗真挚的心去对待朋友,得到的将会是与之平等甚至超过的待遇,因为他们可以感觉到你的真诚,自然也会用真诚的心来对待你。当你遇到困难,第一个向你伸出援手的,往往是你真心相待的朋友。用真心去经营友情,这就是“以友为乐”的境界。
  “以心为乐”的境界主要说的是广阔的胸襟。也许有人会质疑,这有什么关系呢?但我想说的就是,这一层关系,恰恰是最重要的。不仅对于儒学,对其他学派也同样重要。一个人内心如何,有时候以决定他的命运。孔子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但一个人不知道你的时候你也不会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吗?是的,只有君子才能有这样的气度,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懂自己,要知道,各人有不同,想法自然也就不一样,但如果能在别人不了解你甚至误解你的时候还能去包容他,这才是君子。俗话说,身正不怕影斜。一时的误解其实没什么,只要自己有大气度,误会终会不攻自破。当误会解开的那天,别人对自己那种敬佩就是从心里油然而生的,因为他完全被征服了,被你的大气度征服了。一个有气度的人,不论走到哪里都会备受尊敬,也是一个让人信服和心服的领导者。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个社会太多的尔虞我诈,一点小小的风吹草动都可能弄得满城风雨,如果每个人的气度可以再大一点,这个社会的会少了多少纠纷呀?这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很大的帮助。也符合儒家学派“仁”的思想呀!用自己的大气度去包容别人,这就是“以心为乐”的境界。
  儒家文化蕴含的太多了,这也是它之所以绵延千年而经久不衰的原因吧!只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就隐含这么多,可见儒家文化的内涵的深不可测了。
  儒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文化,它深不可测,即使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无法完全参透。
  儒家文化历经沧桑,是中华大地不朽的篇章。它的影响跨越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大力发展儒学,让这门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化永垂不朽,早已成为全人类的任务了。儒学不单单只属于华夏了,它属于全世界!
  • 高中3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1623 投稿日期:2011-10-27 12: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