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写下这个词的时候,我深表痛心,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我们村的老年人上完小学六年级---也就是老人口中所说的高小的---寥寥无几,更多的是不知学校长什么样,不知书本内容是何物,更不知文凭是何物。在网络这么发达的今天,竟然连互联网是何物都不知道,可悲。
但是可喜的是我爷爷能看明白我初入门的行书,我奶奶还能把我上面的话读懂顺了。
在我走访的几位老人中,几个曾经当过大队部干部的读过高小,一个读过高中,没有人读过大学。根据他们的口述,证明当时女孩子进过学校的屈指可数,而现在和他们同一辈的人不在家务农的也是屈指可数。据说当时读书非常不容易,不仅家里人不同意上学,就是同意,学费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是可喜的是村中这些青年人终于都读上书了,而且考上的还都是名牌大学---延边大学,东北师范学院。数量以考师范的为首,地理以东北的大学为首。
[水资源]
写到这里我舒了一口气终于写到正题上了,这是我在这里看见的最严重的一个资源问题。
现在都市里矿泉水横行,自来水普遍,有几个人还能想到真的就有喝不上自来水的地方。
现在东庆学前屯自来水集中在一家---当然在冬天用不了,夏天用的时候很不方便---这家我大概的测了一下,从奶奶家正门出发,到接自来水的那家,一百米绝对不会少(因工具不精确导致的误差全部忽略不计)。我爷爷已经六十三岁了,曾经因为脑血栓压迫腿部神经而在床上呆了将近一个月,所以一直腿脚不好,这一百来米的距离,大家可以想象。并且是靠人力去挑,可不是说人推个小车走。
在奶奶家的这几天,换下来的衣服我一件都没洗,因为看见爷爷挑水实在太辛苦了。他并没有去接自来水的那家挑水,冬天的时候自来水管道已经冻了,根本用不了,他是在用自家的院子中的深水井,先用水做“引子”倒入井里,在把水压(ya的四声)到桶里---用的就是东北常见的那种井,打一眼井,然后用一个长长的铁管接到地面,上面按一个小井台,有一个长长的“把”,人在压水的时候手把着“把”,用力的压下去,在抬起来在压下去,水就会流出来---在用扁担把两个桶挑进屋子里,倒进大缸里(因为冬天厨房冷,缸里全是冰块),再次重复这一套动作,大约五次,才可以装满缸。用的时候如果有水的话就直接用,如果有冰的话就把冰挪到屋子里化掉再用。
这个过程中的冷水是万万不能喝的,喝了一口保准肚子疼半个月。
[道路]
顶政治的一个问题,于是我选择非政治的语言说。
话说这里真是国家都不照顾啊。响彻国家的村村通道路修到了东村大桥就不修了,所以村里的交通并不是很发达,都是乡间土路,下过雪之后行走的困难就不用说了。本人自己就吃了不少的亏,主要是雪天路滑不敢走,走三步摔一步,下过的雪冻成了冰,冰上又盖上了雪。这样的路滑雪能走但是我这种防滑鞋底的鞋却成了真正的滑鞋。
我终于明白了,防滑鞋是相对土路来说的,至于以后的路,我是不是穿防滑鞋走路,那么还是以后再说。
初中2年级 - 小说字数:1175 投稿日期:2011-1-23 21:50:00
推荐3星:[270596662]2011-1-23 21: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