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3年级 - 记叙文 - 叙事 阅读指导

第一次钓鱼(现场作文)

第二实验小学 官冰月

专辑:福建闽南·同学少年

可是我第一次钓的鱼啊!我围绕着鱼桶跳了好多圈,还一直说“这是我钓的!是我钓的!

   总评:任何的第一次都有特别的记忆。这位同学详细地给我们叙述了第一次钓鱼的过程,并从中学习到了“做事只要认真,总会有收获”这个道理。文中的语言稚嫩但丰富多彩、叙述详细有条理,是篇不错的记叙文。尤其是对于钓鱼过程的描写,紧紧抓住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穿插运用,有张有弛,突出自己的内心感受,富有童趣。不足之处见文中标识。
            《闽南·同学少年》专辑指导老师:吴晓婷
   “鱼杆——带了,鱼兜——带了,鱼饵——带了,钓鱼去咯!”我一边蹦着一边欢呼道(抓住语言描写,展现出了一个孩子第一次钓鱼的的兴奋。)
  今天,我们班组织同学们到玉湖社区去钓鱼,这可是新鲜事,不会?没关系,我把老爸也拉来了。 (看似自言自语,但突出了“第一次”的心情。)
  来到湖边,找好位置,我学着旁边一同来钓鱼的人们那样,将长长的鱼杆从一个十分怪异的外壳中抽了出来。我发现鱼杆的顶端几乎和针一般粗细,不由得担心起来:这么细的杆子,怎么可能撑得住鱼儿的重量呢?不过转念一想:“既然是专门的鱼杆,那应当能够承受得住吧。” (通过观察钓鱼竿写出了“第一次”的好奇。但什么样的“外壳”才是“十分怪异”的呢?要写清楚,读者才会明白哦。)
  我学着电视上那样将上好饵的钓杆放在水中,坐在板凳上觉得好新奇。盯着水上的浮标,半天不见它动一下,不由得想看看其他同学们怎么样了。转头望了一圈,发现同学们花样百出:吴昕翰为了把鱼引过来,在鱼杆周围洒了很多白色的鱼饵;何宇晖一直东张西望(时不时地提起钓鱼竿)(老担心着)知道鱼钩上的饵还在不在(被鱼吃了)(看)到这,我突然发现我也与他一样,就猛(地)把鱼杆往上提。果然,鱼钩上光光如也。上面的鱼饵已经在我东张西望的时被那些聪明的鱼儿(吃)掉了。 (实例描写与个人描写融合在一起,既有心理描写又有形象描述,从而生动地展现出了钓鱼的现场情况,让人身临其境。“何宇晖一直东张西望,知道他鱼钩上的饵还在不在”这句不准确,因为钓鱼时“一直东张西望”这个神态不能反映“想知道鱼钩上的饵还在不在”的心理,所以要改为“何宇晖时不时地提起钓鱼竿老担心着鱼钩上的饵被鱼吃了”。)
  刚才一直站在我旁边的爸爸终于开口了:“你可别像小猫钓鱼那样三心二意。” (“爸爸”的一句话既道出了作者第一次钓鱼时的心理,又暗中点出了本文主题。)
  我当然不想当那只三心二意的小猫啦!(于是,我)立刻坐得好好的,目不转睛(地)盯着浮标,看着看着突然觉得浮标似乎动了下,赶忙提起来看。咦,没鱼,饵还在啊。转头问爸爸:“刚才浮标是不是动了?”
  “你眼看花了吧?别老盯着看,偶尔看看周围的水面,但眼睛的余光别离开浮标,上面的反光材料容易让人眼花。” (以上两段道出了作者期望快点钓到鱼的心理,又写出了钓鱼的一些常识。)
  又过了一会,还是没动静,我腿都麻了一生气,(我便)直接把鱼杆丢给了爸爸,说道“什么嘛,无聊死了。”  (写得很真实。)
  我在一边东看看(、)西望望,那些钓(鱼)的人一个个动也不动直盯着水面,就像一个个(“)泥菩萨(”),哈!好玩。正在这时,我突然听见一阵欢呼声,原来是有人钓到鱼了。我跑过去一看,是一条小红鱼,看着那个同学得意的样子(,我)想:“得意什么?又不是自己钓的,哼!让我自己钓一条让你们看看。”我跑回爸爸身边一把夺过鱼杆,也一动不动的做起了(“)泥菩萨(”)一板一眼的叙述全无半点做作,孩子的天真立刻浮现在每个读者的眼前。
  这次,我一边盯着浮标,一边在心中向上帝祈祷:“上帝保佑!上帝保佑!保佑我钓到鱼!”不一会,我就发现浮标在微微摇动,心里一激动,就以旋风般的速度一把扬起鱼杆。连爸爸在一边说“等下,等下!”都没听到。说时迟那时快,我觉得手上一沉,抬头一看,上面竟挂着一条青色的小鲤鱼,顿时把我激动得……。这可是我第一次钓的鱼啊!我围绕着鱼桶跳了好多圈,还一直说“这是我钓的!是我钓的!”直到我累了才停下来。  (本段写得很精彩!从“以旋风般的速度一把扬起鱼杆”到“围绕着鱼桶跳了好多圈”,能抓住细节,描写形象生动,叙述有条不紊,语言活泼。
  后来,虽然也有鱼咬饵,但一次也没拉上来。今天虽然我只钓了一条鱼,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只要认真,总会有收获(对了,)刚才忘了告诉你们一件好笑的事:我钓的那条鱼呀!取钩的时候发现鱼钩不是在它的嘴里,而是钩在了它的脸上,好笑吧! (感悟很实在。最后一句增加了本文的趣味。)

  • 小学3年级 - 记叙文 - 叙事
  • 字数:1791 投稿日期:2010-1-26 22:53:00
  • 推荐3星:[乐之曲]2010-1-26 23:00:42
    ---- By 泉州晓婷 2010-2-2 9:5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