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读《黄昏》

杭州外国语学校 梅放

其实,朦胧之中的线条是明晰的,框架是清楚的,留给人们的,只是空间上的朦胧——一些零碎的空白罢了。较之饱满,它略显清瘦些,但依然是圆满的。
篇名: 黄昏(选自《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作者:顾城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2年10月
 
佳句: 
                我说
        小雏菊都闭上昏昏欲睡的眼睛
                你说
        夜来香又开放了层层迭迭的心
     我说这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暮春
        你说这是个诱人沉醉的黄昏
 
 
点评:  我以为顾城的诗,在朦胧诗派中是颇具代表性的。诗,之所以言朦胧,大抵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雾浓非雾难见花;花香非花寡不闻。虽言之有物,但在形式上大胆的留白,叫人心生迷惘,眼朦胧,思亦朦胧。“你说”、“我说”,“我”看到的是真实的表象,“你”挖掘的是浮华之下的叹息——一抹斜阳,可以是生机盎然的暮春佳景,亦可以是叫人销魂的黄昏一叹。心灵的悸动源于思想的碰撞,没有灵魂的火花,自然也没谈不上深刻的哲思了——雏菊的清雅,夜来香的浓郁,在昼与夜的交接处呈现,给予人的是关于光影的思考。其实,朦胧之中的线条是明晰的,框架是清楚的,留给人们的,只是空间上的朦胧——一些零碎的空白罢了。较之饱满,它略显清瘦些,但依然是圆满的。
 
质疑:   朦胧的诗作,收录在抒情诗集里,似乎冲破了我对抒情诗的理解。从前,我以为只有像《致云雀》、《白鸟》这样的 诗歌——丝毫没有晦涩与隐逸的风格,才能算作抒情。原本,在我这个年龄,阅读这样隐晦的诗作,是不太合适的。也许,是我对这些了解得不够,只捕捉到了只鳞片甲罢了。那么,诗为何要把满溢的情感深埋呢?
 
                                               2007年5月
  • 初中2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569 投稿日期:2007-12-1 20:58:00
  • 推荐发表:[水冰清]2007-12-1 21: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