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原点
浮世安唯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里的“始”和“终”当然不是自然的强制而是主观的意愿,受强迫而最终回到原点,终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指引,生命需要一个精彩的结局。
回到原点
2012.7.28
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结束,航船绕世界一个硕大的圆,最终回到了原点。这次伟大的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它同样也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一切的探险终要归于平静,兜兜转转,生命终会归其本源,回到原点。
回到原点是自然规律。观一叶而知天下秋,难道知道的仅此而已?不,落木萧萧,经历了四季的变换,经受住了电闪雷鸣的恐吓,抵挡住狂风暴雨的侵袭,享受过和风细雨的滋润……叶早已褪去了稚嫩的外表,被时光与自然磨练成为沉稳大气端庄的一片,叶早已获得了他所求的一切,在次年秋季到来时便毫无留恋地落下,落到那枝干粗壮的树木的根部,回到生命的原点。叶不留恋,只因早已品尽苦乐,生命的厚度已经足够,不再去死守树冠上的风光,它平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回到原点,为下一年的绿荫如盖奉献一分。不仅是叶,自然界的万物都难以躲避“回到原点”的结局,无论愿意还是不愿意,造物主在创造万物的同时便也定下了这个不成文的规定,他让我们一齐从起点出发奔向世界的各处,但又最终将每个人安置到起点。他允许我们有个性地奋斗闯荡,却又强制我们皆归一处。这原点,是我们生命的宗源,进进出出的人数是有限的,前面的人回到了原点,后代才又有机会接过交接棒开始一次全新的旅程。回到原点是自然规律,只有回到原点生命才能繁衍生息。
自然规律的严密与有效不容质疑,在默默遵循回到原点这一原则的同时,喜刨根究底的人可能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我们为什么要回到原点呢?”
回到原点让我们明得失。开创“贞观之治”的唐代明主李世民曾言:“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他说的“史”是历代王朝的正史,对应到我们每一个寻常人身上便是“原点”。万不可小瞧了这原点的作用,在生命的伊始,我们同原点一样,是纯净无暇的一片。在一生的冲刷染色过后,我们成为了世界的调色盘,大多数人被杂乱的颜色弄花了衣裳以至于不堪入目,只有几少数人能保持白衣的大体洁净,而全然无污者则绝迹无疑。但奇怪的是,我们自己独身并不能意识到污浊或光鲜,我们需要一个标准的“比色卡”,那便是“原点”。一生的起伏跌宕,终换来一次回归,于是我们又看到了原点,比照着那个依旧纯净无暇的原点,我们这才能恍然大悟,几十年的沉浮于世,使得自己富足有余,却永远地夺走了曾经常驻于心的纯净,时光飞逝,也夺走那份单纯于无邪,留给我们一副老练沧桑的脸,面对如初的原点。我们终于清楚得看清了一生的得失,胜负也终有结果。所有人都失去了出发时的面容,游历了一生,身子回到了原点,可事实上心却早已迷途。
回归之旅让糊涂一世的我们终于看清了自己的面目,也只有在回到原点的那一刻,我们才真正认识了自己,才真正为这一生画上了或圆或缺的句号。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这里的“始”和“终”当然不是自然的强制而是主观的意愿,受强迫而最终回到原点,终究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内心的指引,生命需要一个精彩的结局。那么,回到原点,便是不可替代的结束语。
高中1年级 - 议论文字数:1218 投稿日期:2012-7-29 11:39:00
推荐3星:[萌馨瑶]2012-7-29 11: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