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3年级 - 杂文 阅读指导

盛世狼烟与我们的忧患意识

二十八中学 阿瑟维尔斯利

精英们的工作不同于民众,他们应当担负起一种指向标和指南针的责任,可是我们的社会,有目共睹的却是精英阶层的首先腐化,我们又能指望什么来引导崛起的方向呢?
初读戴旭的《盛世狼烟》一书时,心中有着许多的问题难以解答,总体上感觉就是云山环绕,多多少少有些不知所云。当然,这大约是读书浅尝辄止的后果,所以当时就没有鲁莽的将这些疑问写出来。读了几遍之后,我才庆幸于自己当初没有草率地下什么行动的决断,理由不是我发现了“此中有真意”,而是通过报纸、网络等诸多方面逐渐发觉关于军事革命与忧患意识的问题,关于戴旭与他所代表的一个类群人的争论,不是几本书、几个学者、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的——而这些正是目前我们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能够,又以何种方式能够得以解决呢?这就还要从被关注的中心——戴旭戴上校说起。
戴旭的生不逢时与生逢其时
  这位戴上校被人们所熟知的时间应当是在海湾战争结束后两年,也就是1993年,还是戴上尉的时候。一本名为《以血祭天》的关于未来空军战略,战术与新一轮战争变革书辅一出版,就受到了各方的关注,理由很是简单:与中国同为苏式军事体系的伊拉克在美国人的攻击之下毫无还手之力,积极组织的“萨达姆防线”就如同马其诺一样形同虚设,这不能不让将大兵团作战奉之为圭臬中国的军人们感到危机的逼近与到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本书所提出的新概念可以称之为是中国在世纪末军事变革的前奏曲。当然,这首前奏曲并不怎么符合我们对音乐的常规认识,也不怎么富含“乐感之美”,但是最起码,老戴,哦不,应当是小戴还是迈出了在这个领域的第一步。质量如何暂且不论,戴上尉还是通过这本书获得了在中国空军发展最需要的两种东西——人脉与经验,而往往前者意味着升迁,后者意味着声望。
  戴旭的术业专攻是电信工程和政治,这里面恐怕也只有后者能同他现在所搞的作战理论与发展战略能搭上边,所以说不单单是网友、公众和他的朋友们,就连他自己大约会在心里面仔细考虑一下,自己玩“旁门左道”的技术那两把刷子能不能足够放在中国战略界的桌子上来。好在对于戴旭而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世界是战火纷飞,从91年到世纪之末的科索沃战争,他的美国同行们导演的一次次“联合作战”的大片如期上映,给了他一个很好的事实依据。于是,他一海湾战争为起始点,开始了长时间的调研、推演与理论总结,并且开始逐渐积累自己的一套作战理论。成功与否我们后面再说,但是戴旭却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作为军人的职责愈发重大了,理由就是中国与世界正在拉开的“代差”。套用一句著名的话,就是“我感到自己生逢其时,因为我还可以去做些什么”。可以说,戴旭之“生逢其时’,就恰好在这里了。不过,雄心壮志往往遇上现实的时候也就那么回事,戴旭自己承认,自己首先希望推翻的“人民战争”理论,就是中国军队几十年积累下来的“圣经”,想要触动他的根基,谈何容易。美国人尚且不会随随便便废弃某种作战理论,那么在以时间为神话的中国,就更是天方夜谭。戴旭针对着人民战争、空中格斗等等“过时”的理念发起的攻击,最终还是统统都被有关部门给和谐了,理由也是为了保证我国学术界的和谐。不是说要搞军事改革么?怎么真的有了可行性方案却给枪毙了?追本溯源,还都是一批军事理论家和学术“学霸”们共同合作相互促进的结果。回头看看今天的学术界,这种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还真是有市场。
  连连受挫的戴旭在经历了不畅的仕途之后,被逼无奈发掘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想要否定人们头脑之中的旧观念不容易,但是在今天媒体传播这么发达的时代,宣传确立新的观念却不是那么困难,因此,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反证法”。戴旭从此迈上了政评军评社会评三方面的道路,也正是这条道路,他走向了两杠三星,走出了《盛世狼烟》,走出了中国战略界一次次的变革,当然,伴随着的,还有一次次的争鸣、议论与负面影响。
道德与道理:关于戴旭的交锋
  说到有关于戴旭的激烈交锋,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下著名的’B-2入侵东南“事件。
  戴旭历来以语出惊人而广受诟病,最有名的就是这句“美国的B-2曾经以2架并列的方式沿我们华南、华东,从我们的上空经过,在上海曾经有市民看到过……”,从而引发了轩然大波的“B-2入侵”风波。就这个问题,我不能多做评论,因为军事功底不够深厚,但是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反对方所列出的种种“漏洞”:首先,B-2作为美国国家核武器威慑的载体,共有20架,今天来你中国一下就是两架,会造成多大的国际影响?其次,目的不明,就算是侦查也用不到这种慢腾腾的轰炸机,间谍卫星不够用起码还有高空侦察机帮忙。第三,无视我国防空与空军力量,B-2没有自卫武器,遇到哪怕是歼-8都能给打下来,和平年代干这种事,美国人会发疯?不会,那么就是戴旭这小子心怀不轨故弄玄虚,引发国民对于我国政府的不满情绪,其居心何其险恶!从大体上来讲,戴旭如果真的说了如同网友转述的话,那么确是证明了,这位空军上校对于美国人确实不太了解就出来胡扯,这也成为了戴旭身上存留的一个“污点”所在。加之戴旭之前的一些不雅的、过激的言论,反对者很自然就会给他扣上“盲目激进”或者是“缺乏素质”。这种情绪,我们也能从网友的文章之中看得出来。
  不过我们必须注意一点,业务水平与道德是根本挂不上边的,我们不能通过几件事情就对一个比较有观念的人嗤之以鼻,彻底否认,而是应该全面的、客观的看待问题。有一位网友说,戴旭在空军比较有名气,如果真的是这么说等同于是向中国空军和雷达研制单位宣战,搞不到乌纱帽都要丢掉。他要为自己说的话负责的。现在看待,这几个单位没有找他算账,也就间接的证明了,这次入侵事件并不向网友们推断的那么简单。在这里为戴旭说了一局公平话,但愿自己不会被人们骂做戴旭手下的愤青和激进民族主义者。
  更加被人们拿来作论据的是,戴旭在《盛世狼烟》之中对于他的上司刘亚洲的高度评价,不免多多少少有一些献媚讨好之嫌,而刘亚洲的盛情则更是让人们感觉到这俩人不太正常,颇有互相吹嘘的嫌疑。不过,仅仅以此就来断定戴旭其为人不正,也并非公平,中国这个社会早就已经被权利意识浸透了几十年,无数的“潜规则”早就可以摆到桌面上来谈,更何况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李鸿章收受贿赂其事确有之,但是我们不能就这么否认他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样,中国特色的戴旭,也许才更适合中国。
话归原题,我们说到了有关于戴旭的种种交锋,其实也都是善意的,最基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更加强大,能够更好的履行其应有职责,打打口水仗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上升到了一些卖国贼和网特的高度,就有损于争鸣的学术氛围了。戴旭曾经饱受这种学术垄断之苦,恐怕现在也不会搞学术垄断,去让后人步自己的老路。话说回来,在某些方面,戴旭所受到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尤其是他在军中敢于直言这方面,许多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戴旭做的还是很称职的。而许许多多的网友们也都认为,戴旭的业务水平和他的思想并应该画上等号,一个搞战略的不一定要懂得具体的带兵打仗,更何况戴旭还拥有沿我国国境考察的珍贵经历,就更被认为是新世纪我国军事变革的先行者。
  或许戴旭其为人会受到网友们的质疑,言行会受到网友们的抨击,但是没有人会否认这个空军上校在一片和谐之音中喊出的居安思危的意义。或许,盛世狼烟和戴旭他们究竟是怎样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们通过这些,开始走出迷茫的状态,开始关注我们的军队,我们的国家未来。
中国的忧患意识?
  中国现在流行一种传说:中国现在全盛了。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外交,中国都已经迈出了从复兴走向强盛的最重要一步。
  以我之见,这种说法,加之什么盛世论,都是废话了。
  从《中国不高兴》开始,不在少数的国家精英都开始逐渐的走出长久以来养成的“天朝”误区,开始关注国家的内政外交与全面的发展问题。于是,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产生了一大批引发了无数争论的理论,我们所熟悉的《中国怎么办》《货币战争》《中国站起来》,都是这种趋势的产物。尽管我们不能直接肯定,这些理论都是正确的,但是最起码的争鸣意识至少已经在逐渐的形成,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我要说的,不是这些学者的是是非非,而是这个国家的是是非非:中国有忧患意识么?就如同《中国不高兴》封面上的写着的一样:大时代,大目标与我们的忧患意识。
  被认为是奇迹的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持续了30年,几乎所有人都在人为,这是中国为它的崛起所找到的最佳途径。尤其是经济方面,GDP的数值直到世界各国深陷金融危机泥潭中的时候,还是能够实现飞速的“保八增长”,这不能不被认为是奇迹。不过,袁剑似乎看到了背后的某些严重的问题。由于经济市场化的转变,使得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此而引发的社会转型让中国站在了崛起或者是失败的“十字路口”,这一方面表现为机遇,例如综合实力的进步带来的国际地位提升、社会改革的发起等等,而更为被关注的是,包括官僚主义的扩散、社会权利意识的深化、精英学者阶层的逐步退化、愈发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与各类社会问题,共同则成了今天我们所处在的中国。用NHK纪录片中的一句话,那就是种种社会问题的细流“汇成激流汹涌而至”——在激流之中发展的中国。
  内忧外患交织成为了中国目前所面临着的严峻情况——国内社会问题激增,国际竞争与针对中国的围追堵截愈发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精英阶层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通过著书立论的途径来向国民证明:看,这就是你周围存在的。尽管这种方式可能有些时候会显得将危机夸大化,引发某些方面的争论,但是究其根源,这总要比全国上下“万马齐喑享太平”要好得多。说了这么多,不过是说明一句话:我们的忧患意识,在何处,有多少,又需要多少?
  美国人的崛起,建立在自己敌人的基础之上,换言之,不断确立自己的对手与敌人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外交的,经济的,军事的,来不断促进自身实力的发展。从美国总是对于自身体系与外界环境持怀疑态度这点来看,我们不妨称之为“美国的忧患意识”,而中国作为一个目标旨在崛起复兴的国家而言,却始终无法确立“中国的忧患意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无需去确立敌人,更无须对于自己的体系时刻敲敲打打,但是连最起码的“反调”都没有,一片“击鼓传花”与和谐之声的学术会议,这又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利益呢?精英们的工作不同于民众,他们应当担负起一种指向标和指南针的责任,可是我们的社会,有目共睹的却是精英阶层的首先腐化,我们又能指望什么来引导崛起的方向呢?
  • 初中3年级 - 杂文
  • 字数:4109 投稿日期:2010-8-27 18:22:00

  • 推荐3星:[风随年华]2010-8-28 6: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