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评:作者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有顺序地记叙了游览安平桥的的经过,条理清晰,语句表达完整。在展开描写游赏过程时,突出了沿途情景,注意到了心理活动等方面的描写,既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又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游赏时的喜悦与激动,同何宇晖同学的《草庵·安平桥》有异曲同工之美,也弥补了官冰月的《五里古桥》之不足。其次,文中对环保问题的记述丰富了本文的主题。
虽然尚存不足,但瑕不掩瑜,仍是一篇不错的小学四年级作文,建议转为精品。
点评人:吴哓婷(小学高级教师)
今天,我见到了安平桥。 (开篇短句成段,表达的是内心的激动,但应该用句成语来突出。比如改成“今天,我终于见到了慕名已久的安平桥!”)
安平桥坐落于晋江安海和南安水头镇的交界处,全长共2255米,所以人们又称它为“五里桥”。 (点出安平桥的基本情况,引用材料准确。)
我们的车在一个写着“桥顶”的亭子前停下,(。)下车后,我们开始徒步过桥。我们一行16人便拥挤着进了亭子。出了亭子,眼前一片开阔,桥面挺宽的,这整座桥全是由这种花岗岩石铺成,它既坚固又耐磨,从南宋(建设)时期算起,它(安平桥)到今天有(已经是)871岁(了),期间明清两代均有修缮,现为国家拨款依旧重修并保留现(原)状,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唯一一座(中古时期)梁式石桥。我们索性数起了这些长条形的石板,桥(的)宽(面)由6条花岗岩石铺成,每条长3米,全长五里,得有多少条石板铺成啊,想到这里,大家不由得惊叹了起来:光是凿这些石头得费多少劲,它们又是如何从大山石窟里运出来,如何在大海两岸铺设起这座桥梁(?!),大家不由得啧啧称赞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来。 (在引用材料内容时,将在实地的所见所感融合其间,加深了读者对安平桥的印象。)
再看这些(由于年代久远,安平桥的)桥面,由于表面凹凸不平,石条与石条之间开了一条条的缝,起先我们都走得有点小心翼翼,(但接下来,我们的脚步变得轻盈了起来,因为)加上赤热的太阳光毫无保留地把它秋日的火种泼洒向大地(桥面),(仿佛在)我们面前仿佛徐徐展开(了)一条星光大道,大家不觉欢呼雀跃了起来。踏着大道,我们脚步轻盈了起来,一眼望去,(“)这果真是一座(条)笔直如一的桥(!”),我跳了跳,踮了踮,还是难以看到它的尽头,想想,还真是应了那一句:“天下无桥长此桥。” (描写逼真,形象生动,使人如睹其景。)
桥两侧,是与桥齐平的芦苇,有些(的)翠绿,有些(的)干枯。再看碧波粼粼的湖面,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只可惜了湖面有些受污染了,(。近看,)湖水青一片,(、)黑一片,紫红色的,(、)咖啡色的(……)这些色块交替出现,还时常有一些碍眼的矿泉水瓶、杂物等垃圾,真是令我们心生不满。(但)稍远处点,(却显得干净了一些,绿地也不少,)那是白鹭的天堂。(,)那片湖就显得干净了一些,绿地也不少,尤其(在那里的)一片小树林(,便)成了它们嬉戏的天地,只见一只白鹭(突地腾空而起)擦破了这片宁静,它们便突地腾空而起,从一个地方出发,不一会儿又降落在另一个离起点不远的地方,我想它们也知道只有在这里,才是它们的天堂。“出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我想我们的环保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珍贵的古迹了!)危在旦夕了。 (动静结合,对安平桥周围环境的描写很细致,对环保问题的感叹丰富了本文的主题内容。)
很快,我们便走到了湖中心。湖中心了建起了(有)一座亭,叫水心亭。亭的一侧修了一座庙,里面供奉的是关公佛像,我进去拜了三拜。走出庙,我看见庙两侧守护(站立)着两尊“护桥将军”,它们头戴盔,(、)身着甲,(、)手执剑,那威武的样子俨然是守卫(安平桥)的英雄豪杰。 (拜关公的内容与本文主题无关,应删除。)
其实,这座桥不仅记录了它繁荣而风霜的过去,在湖心亭这里,它的现代化气息也被点缀了一笔。你看,沿着(“)护桥将军(”中间的 甬道)下了石阶,寺庙对面是个开阔的上花园,园中心是一尊滴水观音,观音下面是放生池,里面的金鱼自由自在地游动着。花园的一侧是一条鹅卵石大道,另一侧是一排排的健身器材。老师建议我们在这里休息一下,大家便玩开了。(这些都给古老的安平桥附上了一股现代化的气息。) (略写安平桥周围的休闲娱乐设施,透示出现代与古代的和谐相处。)
再往前,还有一半的路要走,老师让我们依体力而行,谁能走到桥尾,谁就是获胜者,体力不支的,也不必勉强,我们一哄而散,便比赛起跑步来。自然有先来后到的,也有半途而废,但大家一样玩得很开心。 (本段再次体现了安平桥之长。)
好不容易,我们走完桥,又原路返回。大家一路上说说笑笑,谁(每个人)都那么开心,谁(也)都有收获。 (结尾再次把读者带进了充满趣味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