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2年级 - 读后感 阅读指导

《复活》精彩片段欣赏

高要第二中学 857014303

当我们纯洁的心灵在社会中不知不觉地悄然埋葬时,我们不正是需要这么一本书来唤醒我们的心中最深处的“善”与爱吗?---《复活》
  【片段一】
  “嗯,说实在的,”她说。“您还是离开我吧,我对您说的是实话。我受不了。您把您那套想法丢掉吧,”她嘴唇哆嗦地说,接着沉默了一下。“我这是实话。要不我宁可上吊。”
  聂赫留朵夫觉得,她这样拒绝,表示她因为他加于她的屈辱恨他,不能饶恕他,但也夹杂着一种美好而重要的因素。她这样平心静气地再次拒绝他,这就立刻消除了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种种猜疑,使他恢复了原先那种严肃、庄重和爱怜的心情……玛丝洛娃说:“他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我可不求他。现在他去圣彼得堡奔走去了。那边的大臣全是他的亲戚,”她继续说,“不过我还是不需要他。”
  “这个当然!”柯拉勃列娃忽然同意说,一面理着她的袋子,显然在想别的事。“咱们来喝点酒怎么样?”
  “我不喝了,”玛丝洛娃回答。“你们喝吧。”
  【片段二】
  他通宵没有睡觉。他像许许多多读福音书的人那样,读着读着,第一次忽然领会了以前读过多次却没有注意到的字句的含义。他像海绵吸水那样,拚命吸取面前这本书里重要而令人喜悦的道理。他读到的一切似乎都是熟悉的,似乎把他早已知道却没有充分领会和相信的道理重新加以证实,使他彻底领悟。现在他领悟了,相信了……从这天晚上起,聂赫留朵夫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生活,不仅因为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生活环境,还因为从这时起他所遭遇的一切,对他来说都具有一种跟以前截然不同的意义。至于他生活中的这个新阶段将怎样结束,将来自会明白。
  【赏析】
  “善良是世界上最高尚的道德品质。”读完《复活》这本书,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善与爱!以上摘录的文段是主人公玛丝落瓦和聂赫留朵夫思想复活的片段。
  女主人公玛丝落瓦思想很早就复活了。她的人生坎坷而悲哀。片段一中描述了她思想的复活,字里行间透露出她已重新爱上这个曾经伤害过她的男人,不过她已经明白到阶层之间的天壤之别;但为了能使聂赫留朵夫获得自由,她放弃了爱,默然拒绝了他。她的复活是人类最美好的品格的复活---善良和爱。
  男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觉醒是人性的觉醒。在青年时代,他是一个纯洁、热枕、朝气蓬勃的青年。但后来逐渐在上层贵族中变得思想腐朽。不过最后他意识到自己的过失,并为之补救。在他多次的忏悔后,他深深地打动了玛丝落瓦,使她能够“复活”。聂赫留朵夫努力从“动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转化,竭力用受害者、普通老百姓的眼光重新审视他周围的一切事物,他逐步成为本阶级的审判者。主人公周旋于统治阶级的最上层,奔走在贫苦人民的最低层,使他经历了多个心灵的转变:由恶到善,由无情到同情,由憎恶到爱,这些都是他觉醒的铺垫。,他从圣经中找到了玛丝落瓦拒绝他的原因,表明他已经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从堕落的贵族青年转变到善良的人,一个人性复活的人。这是多么令人震撼啊!
  他们的精神复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复对善和爱的信念。聂赫留道夫通过忏悔和贬职,玛丝落瓦通过宽恕对方,恢复爱的途径。同时,也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关系中的社会因素、阶级对立,使社会的主题与伦理道德的主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我们还应该在任何时候、任何时间、任何社会中保持一颗爱与善良的心。无论是上层的贵族,还是卑微的工人,都应该同情身边的人,不受社会不良现象所影响。通过主人公的觉醒,反衬出了在俄罗斯的广阔富饶的土地上,农奴主的剥削,农奴的生活甚至是到了水深火热的境地了,然而与之天壤之别的是莫斯科与圣彼得堡上层贵族的荒淫无耻,奢侈骄横的的生活,凸显了贵族们挥金如土的日子全部建立在对农奴的残酷剥削上面。
  聂赫留朵夫和玛丝落瓦的觉醒,诉说了人的善良与爱,以及沙俄时代的黑暗、人民的苦难。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生活中的谎言是卑鄙无耻的,旧官僚不能改变生活,只能以鄙俗的方式掩盖生活,然而生活的真实依然存在,总有人怀着希望,也有他们自己的欢乐和悲伤,但在艺术之中,谎言会毁灭各种现象之间的任何联系。”当我们纯洁的心灵在社会中不知不觉地悄然埋葬时,我们不正是需要这么一本书来唤醒我们的心中最深处的“善”与爱吗?---《复活》
  • 初中2年级 - 读后感
  • 字数:1606 投稿日期:2011-2-14 21:04:00

  • 推荐3星:[愁梦猫咪]2011-2-15 0:5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