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挺福:2015年高考作文大猜想(一)

2015-7-20 17:22:17 [高考作文指导]

  纵观2013、2014两年的高考作文题,我了解到在全国共计17道题目中,有14道以上是材料作文,因此说材料作文依然是主打作文题型,而高考的命题宗旨是“稳中求变”,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命题核心思想依然集中在关注国家改革开放的健康快速发展、年青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的这些内容上,因此考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材料作文中,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故事型材料,哲理性材料,图画类材料,诗歌类材料。这些材料比较朴实,平时考生往往忽视。身边无风景,熟视无睹似乎就写不出什么新意。然而,材料作文在着重于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运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提炼主题。阅读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普世化阅读,读的是材料背后的共性主题,这类主题写出的文章偏大统;另一种阅读为创造性阅读,核心在于“从材料中通过个性角度,读出个性见解”。

  通过分析近些年高考作文不难发现,高考改革明显向彰显个体个性特质方面倾斜,更开放、更具有个性发挥空间的命题已是高考作文发展大势所趋。同时,逐渐接受考生在写作上的各种声音和思想,大众小众,正面反面,甚至趋于思辨性等高考作文都能获得高分和认可。

  高考作文命题,始终体现着社会性、时代性、生活性、人文性和哲理性。近些年高考作文在立意上就有了三点明显变化:从关注生活走向关注生活与自然并举;从关注主体走向关注主体与客体并举;从关注自我走向关注自我与生态并举。在此基础上,2014年高考作文立意有新的升级:多省高考作文采用新旧正反二元对立思维。比如,辽宁题是爷孙看夜晚,孙子看灯火,爷爷看星星;北京题“老规矩”,老规矩在今天的淡漠甚至遗失,来重提老规矩的意义;福建题“空谷是悬崖还是桥梁”,消极或积极的人生态度对比;广东题“胶片与数码时代”,黑白胶片与数码科技对比;湖北题“山顶的风景”,好风景和差风景的对比,等等。通过新旧正反对比的立意来强调过去或传统生活方式及生活价值的可贵,以及对当下现实的思考。在老梁的“2014年高考作文大猜想”中的【作文猜想六】、【作文猜想十一】、【作文猜想十二】、【作文猜想十三】、【作文猜想十五】、【作文猜想十六】、【作文猜想十七】、【作文猜想十八】均是采用新旧正反二元对立思维立意。

  虽然出于避免猜题和套作的考虑,命题本身不一定会直接体现高考当年的时事热点,但根据对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命题方向的研究与分析,我发现,高考作文命题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在试题中暗含热点事件,以引起学生对社会、人生的关注,进而考查学生由表及里或透过现象看本质地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2009年辽宁卷“明星代言”材料作文、江西卷“兽首拍卖”材料作文,2010年江苏卷“绿色生活”命题作文,2011年全国卷“彩票”材料作文、新课标卷“中国崛起的特点”材料作文、北京卷“对世乒赛的讨论”材料作文,2012年北京卷“火车巡逻员的故事”材料作文,2013年新课标II卷“同学关系”、北京卷“爱迪生如何看手机”命题作文,2014年北京卷“老规矩”材料作文等,都是紧扣时代脉搏、直击热点事件的试题。

  值得一提的是,继北京作文题《老规矩》之后,2014年语文的文综大题亦涉及到地铁票价如何调整及京津冀环渤海地区产业调节等问题。这样命题,频现地方特色,接地气显民意,必须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