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六集解说稿(9400字)

[5279969] 2017-8-5 21:43:21
  如今,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全国范围实施,启动实施了一批第三方治理项目;用能权、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稳步推进;出台了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的意见;绿色金融制度安排已经出台,将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各种金融手段,引导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生态保护的积极作用日渐明显。
  就在今年,充满改革创新意味的“河长制”,在全国范围全面启动实施。河长们可以越过传统的行政边界,按照生态规律来保护流域生态。
  就在今年,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在全国范围停止。这标志着100多年来向森林过度索取的历史将终结。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从开发利用转入全面保护的发展新阶段。
  就在今年,生态补偿迈出实质步伐,明确跨界流域补偿基准。到2020年,森林、草原、湿地、荒漠、海洋、水流、耕地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补偿将实现全覆盖。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表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视野里,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政治问题。
  因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2017年5月26日,一场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集体学习在中南海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直面生态环境压力挑战,勇于攻坚克难积极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快、成效大、百姓获得感强,一个又一个积极变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悄然发生。
  原来这片山吧,都是和尚山,连一点树也没有,草也没有。我就是从这儿下边长大的。我跟你说吧,这些年,这一片全部都跟美女一样,特别绿油油的,咱自己走在里边特别舒服,心情也舒畅。
  原来我们出来戴口罩,现在不戴口罩了,气候特别好,各方面都好了,身体也好了,红光满面的一天。
  过去这个地方都是一片荒滩,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好多下水都从这个地方放下来。那个时候哪来什么鸟啊,连植被都很少。现在变成了湿地公园,由于我们自然条件的改变,土壤、水改变以后,引来了很多野生动物。赤麻鸭、天鹅、斑头雁这些动物,都在这个地方来找食。
  我在去年的时候还拍过东北虎,我现在手机里还有这个视频。当时(在车上)拍的东北虎,我姑娘看了以后说,爸爸你太厉害了,这个老虎你都能拍到。
  百姓对生态环境变化的感受,也体现在了权威部门发布的统计数字里。
  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面铺开、点上突破、上下互动、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
  虽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还面临极大挑战,但长期以来困扰我国的资源消耗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局面已得到了初步扭转。
  长缨在手,江山向美。
  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画将来。
  这是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的家园。这一草一木,这一山一水,都和我们的今天息息相关,都与我们的明天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