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三集解说稿(8800字)

[5279969] 2017-8-1 21:07:00
  在推进多种协商渠道协商力度的同时,全面深化改革还注重健全决策咨询机制、意见征集和反馈机制等,让民意在政府决策之中显现更多权重。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我们党绝对注重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事前、事中、事后得到社会广泛的讨论,这样的话能够集思广益,使决策更加切合实际,同时也使得政策能够很好地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以来,智库建设进一步地体制化和机制化,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智库的发展成为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
  2014年,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一年后,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启动,25家国家高端智库成为首批试点单位,为治国理政凝聚最广泛的力量。
  深化群团改革被认为是政治领域又一项旨在固本谋远的重要改革。
  2015年7月,中共中央专门为群团工作召开会议,这在党史上还是第一次。在这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明确指出了群团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
  群团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群团组织履行职责,降低了群团组织对群众的动员力、号召力、影响力,导致群团组织在群众心目中分量下降,制约党的群团工作健康发展,必须下决心进行纠正。必须用改革创新的精神来推动。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然而现实中,无论是领导体制、还是工作方法,都逐渐与党政机关趋同,也和要联系的群众渐行渐远。
  群团改革正是要让它们接通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这根“地线”。
  2015年11月,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十八次会议上,全国总工会、上海市和重庆市群团改革试点方案通过审议。
  全国总工会的改革也就此开启。第一刀,就开向了自己。机构精简25个百分点,精简下来的编制补充到任务繁重、力量薄弱的县级工会。全国工会经费全年收入的95个百分点要留在地方和基层工会。
  在领导机构中,职工代表的比例提高了。许多一线技工、劳模、农民工中的优秀代表走上工会领导岗位,他们也接通了工会和一线职工的联系。
  现在,工会组织的服务实效明显提升。去年一年,全国总工会直接指导地方工会办结职工法律援助案件近1600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1亿元,为820万困难户筹集送温暖资金36.9亿元,新增加农民工会员1500万人,帮助追回被拖欠工资近230亿元。
  在群团改革试点的地区和组织,改革,正在让群团平台焕发出新的生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强化。
  在党的领导下,群团改革试点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打开了新的思路。
  当中国这艘巨轮向着复兴彼岸航行时,要靠依法治国来护航。
  2014年10月底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中央全会。
  开幕当天,美国《国际纽约时报》这样评价:“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的种种变革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反映了中共领导层认识到推进法治的重要性。每一次改革都为实现改变和开展新的改革提供了机会。”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选择。
  党的领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政治保证。
  党要把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成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法律规范,实现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
  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
  在杭州,开放近半年的“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迎来了又一批宣誓人。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手按宪法,当铿锵有力的誓词说出来的那一刻,宪法精神已然铭刻于心。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刚刚建立的宪法宣誓制度,在维护宪法权威的同时,其象征意义更加深远,意在突出依法治国的路径选择,重在凸显崇尚法治的价值追求。
  当我们站在新一轮改革的起点上,如何处理改革和立法的复杂关系,尤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