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你的学生爱上写作

2014-7-31 8:43:24
在下姓徐,林则徐的徐,名琳鑫,派出所登记的,坐不更名,立不改姓。哎,实在不好意思,连俺爹俺娘都说俺长得很有创意,吸取了俺爹的胖,他的眯缝眼,俺娘的塌鼻子。值得欣慰的是俺的皮肤很白很白,像被漂白粉漂过一样。(徐琳鑫)
我的模样:眼睛,深黑色,长得并不水灵,视力也不好。可是正是这双小眼让我看清了大千世界,分辨了人世间的真善美、假丑恶。嘴巴,还算凑合,可里面的牙齿,实在不敢恭维,实不相瞒,还有蛀牙,不是我没有使用高露洁,而是我刷牙不到位,结果造成了长久的遗憾,如今我正力挽狂澜,尽力使它对得起我这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做到标准的“伶牙俐齿”。(左传)
等孩子们都会抓住特征描写人物外貌了,我便开始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当然并不是全部都读,没那么多的时间,我只把描写桑桑的那个章节读了一下。我读了多长时间,孩子们就笑了多长时间,我问他们:“又笑什么。”他们说:“桑桑做的几件傻事让人发笑。他居然把自家的碗柜改造成鸽子笼,把爸爸妈妈的蚊帐改造成渔网,盛夏酷暑,为了吸引别人的注意,竟然穿着棉袄、棉裤,还戴着棉帽。”我说:“就是这几件典型的事,让我们感受到桑桑就是桑桑,独一无二。你们能不能也通过一两件典型的事,表现出独一无二的你?”“能!”孩子们的语气中流露出一种自信。
俺是个书虫,嗜书度100%,天天在书堆里咬文嚼字,大到砖头厚的《红楼梦》,小到薄薄的《读者》俺都读过。俺常在洗脚时津津有味地看书,俺娘只要拿走,俺就像被100头大象踩过,被100万只蚂蚁咬过那样难受。俺娘忍受不了俺的痛苦,只好把书还给俺,并给俺的脚盆里再次添上热水。几次三番,弄得俺爹都有意见了,他站在门口,一脸严肃地说:“徐大小姐,你那双贵脚准备洗几年?”(徐琳鑫)
引以为自豪的事:我8个月便会走路,4岁时在大型广场,万目注目下表演独舞(哈哈,无知者无畏),5岁时自学学会了旱冰,7岁时便能够骑大人的自行车,9岁时做过一次无麻醉手术……如今还有什么让我不敢做的?(当然除了违法的事)(左传)
班上48个孩子,就有48个独一无二的“我”。当然,都是因为有我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老师。


 
建议三:超越常规,在放手中实现写作的“解放”
美国当代心理学家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列举了学校普遍存在的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因素和现象,譬如来自教师的对幻想压制。他还引用托兰斯的研究成果,给教师提出了对待创造性思想应当采取的原则,强调应保护儿童的怀疑和不同寻常的想法,给儿童创造宽松的环境。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提倡小学生习作要做到“三放”:一要放松,不要把作文教学搞得那么累,那么深奥。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说,他画画就是好玩。所以,要让儿童快乐起来,要让他们觉得作文是好玩的。二要放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是不一样的:儿童说,世界是由100组成的,100双手,100个念头,100种语言。教师要走进儿童的心灵,要像美术教师一样,乐于让孩子涂鸦。三要放开,有什么,就写什么,不要犯“期望过切”的毛病。
有两篇习作,分别是《我的理想》和《孵蛋》,前者是写实,后者是想象。前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中国孩子,后一篇文章的作者是一个外国孩子。
前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阿爸还没有走(去世)的时候,他对我说,你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了做个科学家;阿妈却要我长大后做名警察,说这样啥都不怕。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警察。我的理想是做一只狗,天天夜里守在家门口。因为阿妈胆小怕鬼,我也怕。但阿妈说,狗不怕鬼,所以我要做一只狗,这样阿妈和我都不怕了。”结果老师没有批改这篇习作,只是在上面画了一个大大的“×”。
后一篇文章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我和几位小朋友到郊外去玩,捡到一枚蛋。
玛丽说是云雀蛋,彼得说是鸵鸟蛋,丹妮说是恐龙蛋……大家争论不休,我提议把蛋孵出来。一孵出来,啊呀呀!原来是个尼克松(当时的美国总统)。”结果:这篇习作被评为一等奖,授予了个大大的奖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