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面衬托法

作文书:《记叙文写作方法大全》[电子书]

  侧面衬托法,就是通过对周围人物的言谈反映,从侧面来衬托要写的人物的写作方法。它的特点是,对人物不是从正面进行庄重严肃的描写,而是从侧面着笔,从旁边入手,对人物进行多角度的映照和多层次的烘托,曲折生动地描写人物。“横看成岭侧成峰”,运用侧笔,可以使人物描写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情味盎然。
  例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六年制中学高中课本《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对小芹的描写就是运用侧面衬托法表现出小芹之美的。

  优秀例文
 
  星期天的铃声

  学校打铃的李爷爷吃过早饭,到校外转悠了半天,才惬意地踱进校园。他双手背在身后,慢腾腾地向校园里走去。
  突然,他加快了步子。
  办公室的门前竖着一根一米高的木柱,上面挂着铁铃,铃眼穿着个铃锤。此刻,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正站在一条矮凳上,伸手企图去抓铃锤。李爷爷急步来到跟前,一声喝斥:
  “小丫头,想干什么?”
  小女孩伸出的小手猛地一缩,紧接着转过了脸:“李爷爷,谁叫小丫头,我有名字!”
  李爷爷这才认出原来是教英语的林老师的女儿。
  “哟,是倩倩。告诉爷爷,你想干什么?”
  倩倩没有回答。她小心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走到李爷爷身边,双手拽着他的衣襟,仰起圆圆的小脸很急似地说:
  “李爷爷,天天看见您打铃,您今天怎么不打呀?”
  李爷爷不禁笑了。心里想:“这小丫头,星期天还不想让我休息哩!”他却故意问道:
  “打铃干什么呀?”
  “一打铃,妈妈就下课了。”她说着向远处的一个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课,妈妈就来带我玩去了。”
  李爷爷觉得有点奇怪,又问道:
  “你妈妈到哪儿去了?”
  “在那儿!”倩倩的两只小手托起李爷爷的一只手,指向远处靠近校园围墙的一间教室。
  教室的门半掩着,门口放着几辆自行车。
  那里是林老师所教的班级。
  李爷爷明白了——林老师又在给学生补英语课。
  “倩倩,到那儿去喊你妈妈回来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倩倩又摇头又摆手。
  “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许我去。妈妈说,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
  李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倩倩乌黑的头发,沉默良久,忽然他脱口问道:
  “倩倩,你爸爸咋不来带你玩呀?”
  话刚出口,他又后悔不该这样问。半年前,他就听一些老师谈论林老师。原来她在城里工作的丈夫叫她调进城里,不想让她教书。可是林老师看到这所中学缺少英语教师,就不愿调进城里,更不愿改行。两人彼此闹翻了,听说后来还要离婚,不知——
  “爸爸?爸爸在城里,妈妈说……爸爸……不要我了。”倩倩低低地说。她用洁白的牙齿咬住薄薄的嘴唇,慢慢地垂下了眼睑。
  “李爷爷,该打铃了吧?”许久,倩倩又闪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期待地问。
  “噢,对对!……不不……再等一会……”李爷爷语无伦次了。
  倩倩看了看那边的教室,失望地坐在小凳子上。她的胳膊支在腿上,两只小手握成拳头,托着腮帮,出神地盯着铁铃。
  过了一会儿,小脸上笼着怨艾和期待神情的倩倩,像是说给李爷爷听,又像是自言自语。
  “妈妈告诉我,铃一响,她就带我去玩。妈妈最不骗人喽,妈妈还和我拉了钩……”
  李爷爷的心一颤,他激动地注视着倩倩,又转过头注视着那半掩着门的教室。
  李爷爷的眼眶有点发潮……倏地,他弯腰抱起了倩倩——
  一只白皙的小手攥着铃锤,被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有力地击向铁铃!
  当!当!当!清脆的铃声在校园上空久久地回荡着……(高宇枫)

  例文评析

  这篇文章为了表现林老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思想,写了妈妈星期天给差生补课,不带自己孩子玩,不愿进城等事迹,是通过倩倩这个可爱的孩子星期天去打铃,让妈妈下课休息的事例以及倩倩和李爷爷的行动、对话来表现的,而主人公始终未出场。这是一篇运用侧面衬托法的典型作文。若用正面描写法写林老师给学生补课等,故事情节就显得平铺直叙,人物性格就不会如此透亮、鲜明,人物形象就不会如此有美感。(景智)
 
  • 下一篇 反面衬托法
  • 上一篇 正面衬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