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层展示法

作文书:《记叙文写作方法大全》[电子书]

  逐层展示法,是指按照事物的某种层次逐层地加以叙述的写作方法。
  例如,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对醉翁亭及周围环境的介绍:“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就是由远及近、从大到小地纵向展示的。
  还有的是对事物作横向的观察分析,然后逐一加以介绍。采用何种层次,必须根据文章内容来安排,各层次应清晰而连贯,有条而不紊。叙述中还可适当糅进描写,使叙述更加鲜明生动。
  
  优秀例文
  
  又将三月三
  
  一场春雨把自己的激情向大地倾吐以后,便停下了。
  我带着周末特有的轻松,漫无目的地走上路边的土坡。柔和的春风拂过我的面颊,四周弥漫着一种黄土高原特有的泥土芳香和春雨带来的湿润气息。我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凉爽的快感渗透了全身。忽然,一双手蒙住我的眼睛。
  “嘿嘿”,随着调皮的笑声,蒙在眼睛上的手松开了,出现在面前的是一张瘦瘦的小黑脸。
  “秀旦!”我脱口而出。
  “洋学生在这儿做啥?”秀旦两只灵活的眼睛充满了笑。“没做啥。”看见秀旦身旁的小瓷盆和小刀,我不解地问:“你干啥去?”“剜苜蓿芽呀。”“剜苜蓿芽?”“哟,洋学生把这都忘了。后天是三月三呀!三月三,苜蓿芽芽缠‘搅团’①。”秀旦连珠炮似的说着。
  我想起来了,全想起来了。记得上学以前,年年快到三月三,我就和秀旦、山女、甜妹去剜苜蓿芽。剜回来用水一煮,放上调料,混在荞面里缠着搅。现在还记着它的香哩!
  “咱们一块儿去好吗?”我问秀旦。“咋不行?我是专门来叫你的。”“太好了!”我拉着秀旦跑下土坡,到家里拿了一个小盆和一把小刀,又说笑着向她家的苜蓿地跑去。
  走过一条岔道,秀旦放开嗓子喊:“山女,甜妹,你们两个死鬼,咋不走?”“你才是死鬼,你答应喊我俩的。”从秀旦家隔壁跑出了山女和甜妹。“哟,你也来了!今天没去学校?”她俩见了我,眼里放出异样的光彩。“今天是星期六,下午放假,”我答道。
  我们一路上说说笑笑,很快到了苜蓿地。苜蓿已经长出嫩嫩的芽。我们蹲在地上剜。秀旦用左手拽几棵苜蓿芽,右手用小刀从根部轻轻一剜,几棵苜蓿芽便剜下来了。山女和甜妹也剜得很快,我也不算落后。我们挑最嫩的剜,地里一阵有节奏的剜苜蓿芽声。
  “刘彦昌,哭的两眼泪……”秀旦边剜边唱起了秦腔。“嘿,咱秀旦长到十八,一定能当戏娃子,”秀旦唱完,甜妹称赞道。“呸,咱有那福?”秀旦红了脸。“秀旦洗碗都唱秦腔,”山女笑着说。我们都笑了,秀旦更不好意思了。
  “一月里来……”甜妹亮起圆润的嗓子唱起了悠扬的《花儿》,她唱得确实好。“好!比歌唱家都唱得好!”我情不自禁地称赞。“你笑话我做啥?咱能比人家收音机里人唱得好?”甜妹嗔怪地对我说。
  山女不会唱,但她会讲很多“古经”。她又给我们讲起了那个离奇的“毛野人”的“古经”②。
  “你给咱们把学校教的洋歌唱一个吧,那才好听哩!”秀旦挪到我身边说。“我不会唱,”我抱歉地对她说。“不行,得唱。”“唱!”“我给你们唱‘三月三’吧,”我对他们说。“三月三,苜蓿芽芽……”我唱起了那首“三月三”的歌谣。“好听!”“洋学生唱得到底是好。”我还没唱完,她们就称赞道。可我还在忘情地唱着。慢慢地,她们也和我一同唱起来:“三月三,苜蓿芽芽缠‘搅团’……”
  不知不觉,我们各自的盆里都装满了苜蓿芽,我们双手托着盆往家走。“后天到我家吃‘搅团’,”秀旦对我说。“到我家吃。”“到我家。”“好,我都去吃,”我的鼻子有些发酸。
  到了我家门口,山女喃喃地对我说:“下回放假,你教我们认几个字,我们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我只是默默地点点头。
  一片淡淡的霞光披在她们的身上,我望着她们瘦削的背影,思绪万千:秀旦,你自己难道愿意穿那件总不下身的旧褂吗?山女,你那双带忧郁的眼睛,难道不是在表露对妈妈把你过早许配给人的不满吗?甜妹,你虽笑得甜……你们表面很平静,可心灵深处也这样平静吗?
  “三月三,苜蓿芽芽缠‘搅团’……”这首悠扬的歌谣仿佛从很远的地方飘来。三月三,缠“搅团”,但愿能缠出更香甜的“搅团”;但愿能缠出秀旦、山女、甜妹的心声;但愿能缠出黄土高原女孩子的甜蜜生活……(陈雅梅)
  〔注〕①搅团:用面做的一种稠粥。②古经: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
  
  例文评析
  本文运用逐层展示法,将小作者自己和秀旦、山女、甜妹等乡村女友一起说笑、一起剜苜蓿芽芽、一起分享苜蓿芽芽缠“搅团”的美味等逐层展示了出来。文章在逐层展示中,表达了细腻的感情,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文瑛)
  
  
  
  • 下一篇 顶针缀合法
  • 上一篇 层层铺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