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就是志愿填报。如何填报志愿,才能让考生有最大把握考上大学?填报志愿时,如何防止“不掉档”?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湖北教育报刊社副社长、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张才生,为考生和家长支招。
今年仍分两次填报志愿
2009年,湖北省仍分两次填报志愿。第一次在高考结束之后、高考分数公布之前,估分填报提前批本科、提前批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志愿,考生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10日至18日。
省市招办在组织高校录取时,一般要将招生院校划分出几个层次,分批录取。从学校的整体水平、条件、实力以及对学生的要求来说,不同学校间存在着差距,把不同层次的学校安排在不同批次,有利于合理地选择人才,实现不同层次生源的合理分布。因此,高校被安排在哪一批次,对于该校生源有很大影响。考生如能合理选择不同批次的学校予以报考,也能增加录取几率。
不以批次评判学校优劣
高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是划分批次的一个依据,但批次并不绝对地反映学校实力、教育水平和教学质量。可以说,在高校招生录取中,学校所在的批次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在同一个省份,年度不同,学校的招生批次可能也有一些变化。同一所高校,在不同的省份可能属于不同的批次,在同一省份的不同年份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层次。
所以,考生不能简单地根据省招办划分的录取批次来评判学校的好坏优劣。当我们的高考分数在某一个批次没有优势的时候,可以主动放弃该批次,主动选择下一个批次的优质学校和理想专业。这需要勇气,需要胆识。爱面子,把录取批次看得很重,就很难做出这样的取舍。
往年填报出现的“误区”
从近几年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来看,不少家长和考生都存在四大误区。
第一,望名生义。根据学校的名字判断学校的好坏,一般来说,大学比学院要走俏,学校校名有理工的、科技的走俏,有外语的走俏,有财经的走俏。
第二,见地生情。哪个地方热就往哪个地方跑,一般首选北京、上海,然后选自己所在的省会城市,再就是选择沿海、发达的省会城市,再其次选择直管市、旅游城市,偏远的地方一般不感兴趣。
第三,取多舍少。 瞄准招生计划多的高校,而对招生计划少的高校“退避三舍”。
第四,求近舍远。这个情况也比较突出,特别是东南一带的考生,一般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省,尤其是不愿意离开自己的省会城市,这样造成省会城市一般比较热,本省的学校比较热,而其他省份的,尤其是西北地区的那些省份一些好的学校生源不好。
要有职业规划意识
对每一个考生而言,设计高考志愿就是设计自己的未来,是与自己未来的职业、事业签订协约。大学教育是职业性很强的专业教育,每个专业对应着一个或几个职业。你选择什么样的大学,接受什么专业的大学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选择未来的职业道路,最起码是在确定未来职业的范围。只有明确了职业和事业发展目标的大学教育,才是有价值的大学教育。如果几年大学的学习,与未来的职业和事业毫不相干,那我们上大学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间,如果我们随便上一所大学,就可能收获不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本报记者 何辉 郭婷婷 实习生 周国阳 汪奕
省招办专家发布两大提醒
提醒一:盲目填报会浪费录取机会
在招录过程中,不少考生没有明确的目的,往往出现随意填报志愿的情况。省招办专家提醒,盲目和随意填报志愿会造成大量不良后果。
(1)考生随意填报了与自身条件相距甚远、不可能被录取的学校,浪费了一次有可能被其他学校录取的机会。
(2)考生盲目填报了自己不想就读的学校或者专业,录取后既不能退档,又不能参加其他批次的录取。如果不到学校报到,不仅浪费了学校一个招生计划,而且还影响了其他考生的录取。
(3)考生随意填报了高收费的学校或专业,被录取后,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好,难以承担高昂学费,想再进收费较低的学校或专业又不可能,会影响自己继续学习和深造。
(4)考生盲目填报了因身体条件不予录取的院校或专业,不可能被录取,即使录取了,进校查出后也会按学校的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5)考生盲目填报了自己不熟悉的院校,对学校情况不了解,入学后大失所望,无心学习,不仅浪费了时间、金钱和精力,还耽误了自己的发展。
提醒二:避免填报无效志愿
出现漏填、错填志愿或无效志愿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漏填批次、院校或专业志愿;填错院校批次位置;填错院校代号;科类填报错误;生源范围和招生对象填错;填报自身条件和学校招生章程要求不符的志愿。
错填志愿后,有时网上志愿栏内会显示“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的红色字样,一定要修改正确;但有的错误志愿,如科类填报错误、招生范围和招生对象填报错误,只填报二志愿不填报一志愿,以及填报自身条件和学校招生章程要求不符的志愿,网上填报志愿系统都不会出现“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字样提示,考生对这些问题应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