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出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唐朝有一个读书人叫贾岛,有一年他来到京城应考。一天,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郊外漫步游玩,触景生情,偶得两句好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他一边吟咏着,一边脑海里又浮现出这样一幅画景:一个夜色幽静的山林,有个和尚匆匆归来,面对着紧闭的山门,是“敲”字好,还是“推”字妙呢?他边思索边比划,不停地在驴背上伸出双手,时而作推的手势,时而又作敲的姿态。贾岛如痴如迷,反复琢磨、比划,不知不觉闯进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中。左右的卫兵当即把他抓来见韩愈。贾岛一看闯了大祸,就把作诗的经过讲给韩愈听,恳求能得到他的宽恕。
谁知道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笑吟吟地听完了他的叙述,又紧锁双眉思索了一会儿,便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意思是说,这第二句诗,还是用“敲”字,既有动作,又有声响,还是敲字好啊!
韩愈很欣赏贾岛的治学态度和文学才华,从此,便与贾岛结成了一对文学上的挚友。后来,贾岛成了唐朝著名的诗人。
“推敲推敲”比喻对文章字斟句酌,或对问题和事物精心琢磨,认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