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苏秦合纵

资治通鉴[电子书]

  ⑤败从约:破坏合纵的盟约。

  ⑥莫可使用于秦:没人可以出使秦国。

  ⑦张仪:苏秦的同学,后来到秦国在秦惠王手下,推行连横之计,攻破六国。

  ⑧入之于秦:让他进入秦国。

  张仪者,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①,学纵横之术②,苏秦自以为不及也。仪游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仪恐,念诸侯独秦能苦赵③,遂入秦。苏秦阴遣其舍人赍金币资仪④,仪得见秦王。秦王说之,以为客卿⑤。舍人辞去,曰:“苏君忧秦伐赵,败从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⑥,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⑦,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曰:“嗟乎⑧!此吾在术中而不悟⑨,吾不及苏君明矣⑩。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11)!”

  【注释】

  ①事:在某人手下做事或学习。鬼谷先生:鬼谷子,战国时的权术家。

  ②纵横之术:合纵连横的方法和技巧。

  ③念:思考、考虑。独:只有。苦:让人吃苦头。

  ④阴:暗中。遣:派。舍人:门客。资:资助。

  ⑤说:同“悦”。客卿:外国人担任本国的卿大夫。

  ⑥非君莫得秦柄:除了你无人能得到秦国的权柄。

  ⑦奉:献上。给(音jǐ):供给。

  ⑧嗟(音jiē)乎:感叹。

  ⑨在术中:落在别人权术圈套之中。

  ⑩明矣:很明白了。

  (11)谢:表示感谢和佩服。这两句是说:苏君推行合纵的时候,我张仪哪里敢说话。

  于是苏秦说韩宣惠王曰①:“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②,百发不暇止③。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④,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⑤。大王事秦⑥,秦必求宜阳、成皋⑦。今兹效之⑧,明年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受后祸⑨。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⑩,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11)!鄙谚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从其言。

  【注释】

  ①韩宣惠王:韩昭侯之子,公元前三三二年至前三一二年在位。

  ②超足:超过正常的射箭距离。

  ③不暇止:没有空闲时间停止。是说百发在很短时间内接连射出。

  ④被(音pī):披,身穿。蹠(音zhí):踩踏。弩机要用脚踏踩来发身。

  ⑤不足言:不用说。

  ⑥事秦:服从听命于秦。

  ⑦宜阳:今河南宜阳。成皋:在今河南荥阳境内,又名虎牢,自古以来的用兵要害之地。

  ⑧兹:此。今兹即现在。效之:献上这些土地。

  ⑨后祸:将来的灾祸。

  ⑩有尽:有献完的时候。无已:没有停止的时候。

  (11)逆:迎合,应对。市:买来,求来。结祸:结成、构成灾祸。削:削减。

  苏秦说魏王曰①:“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②,曾无所刍牧③。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殷殷④,若有三军之众⑤。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⑥。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⑦,奋击二十万⑧,厮徒十万⑨,车六百乘,骑五千匹⑩,乃听于群臣之说,而欲臣事秦(11)。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12),奉明约(13),在大王之诏诏之(14)。”魏王听之。

  【注释】

  ①魏王:魏襄王,魏惠王之子,公元前三一八年至前二九六年在位。

  ②地名虽小:领土在名义上虽然很小。田舍:田野中的房屋。庐:茅屋。庑(wǔ):房外的走廊。

  ③曾:竟,乃。无所:无处。刍(chú):本指草料,这里指割草。牧:放牧。

  ④(音hōng):众多车辆行驶时发出的声音。殷殷:本指雷声,形容声音很大。

  ⑤若:像、似。

  ⑥窃:私下。量:估计。

  ⑦苍头:裹着黑头巾的士兵,以与其他士兵相区别。是一种特别的士兵。

  ⑧奋击:能拼死作战的士兵。

  ⑨厮徒:随从军队做各种杂役的人员。

  ⑩乘:一乘以一辆战车为主,又包括若干马匹和车上车下所附属的士兵若干人。车六百乘,指车战部队。下面的骑五千匹,指马匹的数量。

  (11)臣事秦:像臣子一样奉事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