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地形篇

孙子兵法[电子书]

  当然,按孙子的理解,地形条件是客观的存在,它固然重要,但毕竟仅仅是用兵打仗的重要辅助条件,如何巧妙利用地形,确立战场优势,关键还在于发挥将帅的主观能动性,实施卓越的作战指导。因此,孙子论述了军队由于将帅战术呆板、指挥失当而导致失败的六种情况——“六败”:“走、弛、陷、崩、乱、北”,细致剖析了产生“六败”的具体原因和主要表现,并且强调作战失败的责任应该由将帅来承担,不能归咎于自然条件。由此可见,孙子的军事地理学思想是相当系统和辨证的,真正做到了主客观条件的有机结合。其中,“地有六形”讲的是自然的客观因素,“兵有六败”讲的是人为的主观因素。孙子军事地理学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恰如其分地评价地理条件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同时正确地强调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意义。

  必须指出的是,孙子的军事地理学思想在后世是为众多兵家所一致推崇的,《百战奇法·地战》强调:“凡与敌战,三军必要得其地利”;《草庐经略·地形》指出:“两军交战,地不两利;我先得之,敌为我制。虽可利人,实由人择;固分险易,还务通权”等等,这都是对孙子战术地理思想的继承和发挥。

  西方近代军事学家重视战场地形的战略价值,也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有人甚至把它视为国力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美国学者科宁·格雷提出,国力要素包括人和文化因素、领土面积、地形、经济资源、政治实体间的距离等,并认为自然地理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地理,经济地理决定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对政治的发展又产生重大影响。又如约翰·柯林斯把国力要素归纳为10个基本方面,其中属于自然地理的有空间关系、主要的陆地形态、气候、天然植被,属于经济和人文地理的有资源、工业、人口的数量和分布、重要部门的分布、交通网和通信网,并指出这些因素“构成了加强国家力量的地理成分。它影响到政治力量、军事力量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力量如何使用的问题”。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一书中更是多次就地形在军事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阐述。若米尼重视地形条件以及辨证对待其利弊得失的做法,与孙子既重视战场地形等客观因素,又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维逻辑如出一辙。

  孙子的军事地理学思想不是书斋里冥思苦想的产物,而是对众多战争实践活动进行总结的结晶,因而对后世战争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公元263年爆发的魏灭蜀汉之战就是颇具说服力的史证。当时,司马氏夺取曹魏政权的实际军政大权后,注意发展生产,扩充军力,将统一天下提上议事日程。公元263年9月,魏军三路大军按预定计划,同时向汉中、沓中、武街与桥头发起进攻。魏军主力在钟会统率下,迅速突入汉中要地,袭占阳安关,然后分兵进围汉、乐两城。钟会本人则率主力“长驱而前”,企图一举夺取剑阁(今四川剑阁北),进逼成都。当时,蜀军在汉中这样的重要地点没有重兵设防,让魏军轻易占得先机。被动局面下,姜维只得走了一步险棋,巧妙调走诸葛绪,后又凭借剑阁之险,设防固守,令钟会大军久攻不克。这时,邓艾提出偷渡阴平的袭击方案。他挑选精兵一万,从阴平出发,沿白水河谷东行,登上摩天岭,行经荒无人烟的山陵地带七百余里,凿山开道,架设便桥,突然抵达江油。蜀汉江油守将毫无准备,只得投降。此后,邓艾又分兵两路猛烈夹击诸葛瞻军,大获全胜,攻克绵竹。绵竹失守后,蜀国上下陷入混乱。刘禅眼见兵临城下,遂自缚请降,立国四十三年的蜀汉政权就此覆灭。

  纵观魏灭蜀汉之战,双方对地形的认识和利用存有优劣,这对战争进程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蜀军对险形地域、隘形地域的汉中地区,疏于戒备,违背了孙子所说“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及“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等原则,为魏军的大举开进提供了极大便利。占据剑阁险要、一度遏制住魏军的凶猛攻势之后,又未能考虑到对手从阴平小道奇袭的可能性,以致腹背受敌,完全陷入被动,终于导致军队弃甲、社稷覆亡。魏军则充分认识到利用地形、避实击虚的重要性,尤其是邓艾出奇制胜,翻越天险,神速挺进,袭取成都,堪称“敌无备,出而胜之”的杰出典范,也证明了遵循孙子军事地理学基本原理的必要性。

  当然,孙子的军事地理学思想作为冷兵器作战时代的产物,不少内容已陈旧过时。新的时代,自有新的战法,也自有新的利用地形条件的做法,这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现代战争是全方位、多维空间范围内的高技术较量,它对地形的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然而必须充分肯定的是,孙子重视利用地形的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精神却是永远不会失去其魅力的。只要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展开,那么地形条件对战争活动具有制约意义这一根本属性就永远不会改变。熟悉地形,利用地形,始终是战争指导者驾驭战争、赢得胜利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地形环境、气候因素对于高技术兵器效能的发挥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例如在北约空袭南斯拉夫联盟之战中,以美、英为首的北约空军战机投下了无数炸弹,其中精确制导炸弹的数量占有相当大比例。可是南联盟凭借境内植被茂盛的高山丘陵地带,以及依特殊地形进行的巧妙伪装,影响了北约炸弹的杀伤效果,南联盟军队的主力并没有因此遭到摧毁性打击。可见,孙子重视利用地形的思维方法及其基本精神,永远不会失去魅力。当然,南联盟尽管顽强抗争,利用包括地形条件在内的各种有利因素,同强大的对手死缠硬磨,在坚持了七十多天后还是挂出白旗投降。这固然是强权下的最大不公正,但也能说明,地形条件对军事行动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本篇中,孙子还阐述了官兵关系的基本准则,主张将领既要关心爱护士卒,使其感恩戴德;又要严格治军纪律,使其敬畏权威。做到“爱”、“严”结合,奖惩适宜。这一治军理论,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性,对后人也不乏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