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役诸侯者以业:指用危险的事情去烦劳敌国,使其疲于奔命。役,使、驱使的意思。业,此处特指危险的事情。
③趋诸侯者以利:指用小利引诱调动敌人,使之奔走无暇。又一说,以利打动敌人,使之归附追随自己。趋,奔赴、奔走,此处用作使动。
【译文】
要用敌国最厌恶的事情去伤害它,迫使其屈服;要用敌国感到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迫使其听从我们的驱使;要用小利去引诱敌人,迫使其被动奔走。
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①;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②。
【注释】
①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意为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恃,依赖、倚仗的意思。有以待,指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②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意谓不可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具备强大实力,使得敌人不敢贸然发起进攻。
【译文】
用兵的原则是,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而要依靠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无法进攻的力量。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①;必生,可虏也②;忿速,可侮也③;廉洁,可辱也④;爱民,可烦也⑤。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⑥,必以五危⑦,不可不察也。
【注释】
①必死,可杀也:指将帅如果轻生决死,固执硬拼,就会有被杀的危险。必,固执、坚持的意思。
②必生,可虏也:谓将帅如果一味贪生怕死,临阵畏怯,就有被俘虏的危险。
③忿速,可侮也:言将帅如果急躁易怒,遇敌轻进,就有中敌人轻侮之计的危险。忿,愤怒、愤懑。速,快捷、迅速,这里指急躁、偏激。
④廉洁,可辱也:意为将帅如果过于洁身清廉,自矜名节,就有受辱的危险。
⑤爱民,可烦也:意谓将帅如果溺于“爱民”(即古人常说的“妇人之仁”),而不知从全局把握问题,就容易为敌所乘,有被动烦劳的危险。烦,相烦、烦劳。
⑥覆军杀将:言使军队覆灭、将帅被杀。覆,覆灭、倾覆。覆、杀,此处均为使动用法。
⑦必以五危:必,一定、肯定。以,由、因的意思。五危,即上述“必死”、“必生”等五事。
【译文】
将帅有五种致命的弱点:只知道死拼蛮干,就可能被诱杀;只顾贪生活命,就可能被俘虏;急躁易怒,就可能中敌人轻侮的奸计;一味廉洁好名,就可能陷入敌人污辱的圈套;不分主次“爱民”,就可能导致烦劳而不得安宁。以上五点,是将帅的过错,也是用兵的灾难。使军队遭到覆灭,将帅被敌擒杀,都一定是由这五种危险引起的,这不可不予以高度的警惕。
【点评】
《九变篇》主要论述了在作战过程中如何根据特殊的情况,辨证分析利弊得失,灵活变换战术以赢得战争的胜利,集中体现了孙子随机应变、灵活机动的作战指挥思想。其重要军事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以“途有所不由”等“五不”措施为基本内容的作战原则。
这是“九变”问题的主旨之所在。灵活机动,应变自如,是军事活动所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战场上夺取主动权的重要保障。整部《孙子》都贯穿着这一精神,而《九变篇》则集中阐述了这方面的具体要求以及方法。
孙子认为将帅应该根据五种不同的地理条件实施灵活的指挥,并明确提出以“五不”为内容的具体要求,即“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强调精通各种机变的方法,方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才算是真正懂得和掌握了用兵之道。
“五不”原则要求战争指导者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比较,深入分析,权衡利弊,唯利是动。假如权衡后得出的结论有碍于实现战略目标,损害根本利益,就必须舍弃眼前的小利,暂时放过某些敌人,留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去解决。如果国君的命令不符合实际情况,不利于军事行动的展开,那么就应该本着“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合于主”的态度,拒绝执行。这样做表面看是违背常理,实际上更好地遵循了军事斗争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争取主动,夺取战争的胜利。历史上,夫差强争中原酿覆亡,马援误择险道致兵败,岑彭长驱入蜀击公孙,李渊不攻河东入关中,岳飞君命不受进中原,就从正反两方面对孙子“五不”为中心的机变思想做出了很好的实战诠释。
(二)见利思害、见害思利的辨证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