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篇-眼花缭乱的保护色

少年百科-自然天地[电子书]

每一种动物都具有一定的外部形态,这是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可以说,动物的体态是对环境的一种适应,因为每一种动物都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不过,自然界中不同的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却是多种多样的,保护色便是其中的一种。

所谓保护色,就是指动物适应所栖息的环境而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色彩的现象,因为这种协调的体色,对动物起到了一种保护作用,因而称为“保护色”。

有些动物,它们的“保护色”是可以随着环境而不断变化的。最有名的例子恐怕要数“变色龙”了。“变色龙”又称避役,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爬行动物。它躲在深草丛中的时候,颜色是绿的,与绿草颜色一致;当它爬上长满枯黄叶子的树上时,身上的颜色又跟着变成枯黄了。有一种叫鬣蜴的大蜥蜴,它变色的本领也是很有名的。当它游在水中时,全身呈淡绿灰色;当它爬上岸后,身体则变成了褐色,同泥土的颜色相一致。

有些动物,它们虽然也有“保护色”,却不能像“变色龙”那样随时改变体色。不过,它们可以通过体色、姿势和行动上来相互配合协调,例如生活在海水上层的鱼,它们的背脊大都是浓青色或黑色,腹部和两侧大都是银灰色或白色。空中天敌若从上向下看,鱼背颜色同深蓝色的海水相似;水里天敌若从下往上看,鱼肚的颜色又同天空类同。

有些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会有不同颜色的变化。在稻田里活动的青蛙,往往带灰褐色;在小溪边和池塘草丛或荷叶上活动的青蛙,还有在树林中活动的树蛙,往往都带有绿色,色泽与绿叶相和谐一致。这类保护色又称隐蔽色。

有些动物,它们的体色在周围环境的配合下,能够使自己的轮廓变得模糊起来,不容易发现,就好比我们在树林中穿着色彩斑斓的“迷彩服”不易让人看得清楚一样。例如,菜花蛇身上有不同的花斑,在树林丛中就不易让人发现;生活在海底的衬托下看起来就像是树枝上的棘刺鱼,它们的体色往往同海底的泥土、岩石和水草的颜色“打成一片”,加上不同的斑纹和暗色的背景,使鱼的轮廓变得模糊不清,这种情况与非洲草原上有着不同色彩条纹的斑马、长颈鹿非常类似。这样一类保护色又可叫分割色。

在动物中,还有一些动物,它们的体色明显与环境不一样,鲜艳无比,十分醒目。原来这类动物身体大都含有某种毒素或者嗅味,其他的动物若是不小心吃了,要么非常“难吃”,要么中毒,给这些动物留下“非常深刻”的记忆,渐渐地,鲜艳的色彩成了危险的信号:“我有毒,不能吃!”如一些有毒的毒蛾、箱纯等。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保护色”,只不过它们色彩鲜艳,起到的是一种“警戒”作用,因而又可称为“警戒色”。许多鸟类都不敢吃那些“花里花哨”的“毛毛虫”。

让人惊奇的是,生活在北极地区的一些动物,如雪鸟、雪兔、北极熊等,它们在春夏间长着稀疏的棕黄色或灰褐色的毛,但一到寒冷的冬天,大地上覆盖着厚厚的冰雪时,它们能换上浓密的冬毛,变得浑身雪白,就好像是得了“白化病”一样。这也是它们适应北极生活环境的一种保护色,你要不仔细看,还真在白茫茫的世界中发现不了它们呢!

由此可见,动物的体态与它们所栖息的环境是相适应的,这种适应是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通过自然选择逐渐进化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