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604年,进行了“推古改革”,先后制定了冠位十二阶和宪法十七条。冠位十二阶根据才能和功绩授予个人,是非世袭的官位,清除了那些世袭的贵族,使天皇的权力增大,同国家的政府官僚体制初步形成。
宪法十七条,用以中国儒家三纲五常为主的思想规定了日本臣民的行为守则。其中明确规定,“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
宪法中还主张以和为贵,减少阶级对立。594年,由天皇下诏,提倡佛教,为了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圣德太子在与中国加强来往的同时,不再以臣相称,而是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他还将大批留学生派往中国。但是圣德太子的改革只是一个准备,并没大力推广,顽固势力还相当强大。622年,在圣德太子死后,苏我氏担心进一步的改革损害苏我氏独揽朝政,于是杀死了圣德太子的儿子山背大兄皇子,使刚刚开始的改革结束。
但是改革已经深得人民拥护。苏我氏的专权遭到朝野反对。645年6月12日,中大兄皇子联合中臣镰足等人在接见三韩使者的仪式中,突然发动袭击,刺杀了苏我氏的代表人物苏我入鹿,接着立即在奈良组织军队,严加防卫。13日,苏我入鹿的父亲无路可走,被迫自杀。14日,革新派人物组成了以改革派人物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为核心的集团,废黜了苏我氏拥立的天皇,拥立中大兄的舅舅轻王子继位,称孝德天皇,并效仿中国的作法,建年号“大化”,将都城迁往(今大阪)。646年正月元日,新政权颁布了《改新诏书》,并在全国大力贯彻。为了使改革顺利进行,新政权在全国各地登记人口和检查田产。
701年又发布了《大宝律令》,使改革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了下来。大化革新是个不可一蹴而就的过程,大约经历了半个世纪,改革的纲领在实施中也不断修改与完善。大化革新之后,经济方面,日本废除了部民制,建立起封建土地国有制。在政治方面,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在京师设立了五卫府,在地方设军团,所有军队一律归中央统一指挥。
大化革新一定和度上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
从此,日本开始步入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