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艺术篇-勇于创新的毕加索

少年百科-社会生活[电子书]

提起帕布洛·毕加索,许多人都会联想起立体主义和那些支离破碎的人体肖像。确实,对于毕加索的艺术作品,用传统的审美标准是很难了解其中的艺术价值的。但是,他确实是20世纪以来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为深远的艺术家之一。

19世纪末,随着人文主义的衰落,古典主义的绘画风格也走进了死胡同。人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写实画法,而转向探索新的绘画语言。被人称为现代派之父的塞尚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你必须在自然中看到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这一思想给了毕加索以很大的启发,他敏锐地认识到,把自然还原为基本的几何形式确是艺术上的一种创新。在此基础上,他开始了艰难的探索。

1907年,他的新作《亚威农的少女》问世了。在这幅作品中,他描绘了5个裸体女人。这些女人肉体的颜色在蓝色的背景下显然非常突出。令人惊异的是,右边两个人的面孔奇形怪状,令人惊骇,与传统的审美观格格不入。据说,毕加索是从非洲的木雕面具中获得灵感,创造了这一人物形象。这幅作品受到他的朋友的责难,这个大胆的创举使他成为众矢之的。他的一个朋友预言:“我们总有一天会看到帕布洛吊死在他那幅大油画的后面。”好斗的毕加索没有认输,他继续沿着创新之路走下去。随着时光的流逝,他的《亚威农少女》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称为立体派的开山之作。

在以后的十余年中,毕加索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创作风格,并取得了巨大的艺术成就。其代表作有《画家与模特》、《椅中妇女》、《缪斯女神》、《女人与猫》等。他宣称:“整个世界摆在你的面前,等待着你去创造,而不是去重复。”他的这种“创造性”思想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观。有一次,他的一个弟子请教他脚应该怎么画,他以无可争辩的语气断言:“世界上根本就没有脚。”他的弟子满意地走了。在毕加索的艺术世界里,一切客观事物不过是传达他内心感受的桥梁,而不是创作的目的,因此,奴隶般地摹拟自然对于毕加索是不可能的事情。

1937年,西班牙的格尔尼卡小镇被德国法西斯空军夷为平地。毕加索闻讯后极为愤慨。他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画了一幅大型壁画《格尔尼卡》,以对法西斯暴行表示强烈的抗议。此画把立方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画面的右边有一名妇女举着手从着火的屋顶掉下来,另一名妇女冲向画的中心;左边有一名妇女和一名死去的孩子;地上有一个战士的尸体。他一手握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的鲜花;画中央是一匹死马,为一根从上至下的矛刺杀,左边有一头举首顾盼的站着的牛,牛首与马头之间是一只鸟;上边右面有一个窗口,从窗口伸出一只手臂,手中举着一盏灯,照耀着这个血腥的场面。全画用黑、白和灰色组成,描绘了格尔尼卡被德军轰炸后的惨状。这幅画在当时感染了数以千万的观众,对揭露法西斯的暴行、反对侵略战争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战争结束后,他以法国抵抗运动战士的名义参加了战后第一次美展,并于1944年加入了法国共产党。嗣后,他为世界和平大会设计了会徽“和平鸽”。这一著名的图案带着毕加索的爱很快飞遍了全世界。1973年4月8日,92岁高龄的毕加索在法国穆甘逝世。在近一个世纪的历程中,他创作了油画1800余幅、素描7000幅、版画20000幅、雕塑1200余件、陶瓷制品3000件。他那勇于创新和积极投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