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艺术篇-岩画:无言的史诗

少年百科-社会生活[电子书]

阴山,逶迤磅礴、巍峨壮观,东西绵延1000多公里。在内蒙古西部的阴山山脉及山北草原、阿拉善沙漠的东缘,蕴藏着丰富的古代岩画资源。据初步统计,这里的岩画存量在3万幅以上。这些岩画是古代草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文化的瑰宝。

岩画,是古代人类描绘和凿刻在山岩上的图画。古代先民采用石制、金属工具(也是使用矿物颜料绘画的),将自身的原始宗教信仰、生产、生活场景描绘或凿刻在深色岩石上。岩画采用平面布局、二度空间构图。它以质朴的手法刻画出先民自身居住、狩猎、畜牧、征战、人物、动物、以及图腾崇拜等等与繁衍生息息息相关的场景图形,以此来表达思想、感受生活、抒发情感、寄托心灵祈盼和精神信仰,再现了古代不同历史时期游牧先民活动的方方面面,是古代当地先民生产生活状况的形象记录和生动写照,是一种以图形代替文字的文献宝库,故而被誉为“历史的语言”。美术界认为岩画是“艺术之源”。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岩画的国家。岩画学家经研究认为,生活在4万年前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创作岩画。距今一千四百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就曾多次记录岩画,可谓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记录岩画的人。郦道元记述的当是宁夏银川左近贺兰山麓的岩画。

在内蒙古境内的达茂草原,东西与四子王旗、乌拉特前期毗连,北接蒙古,南靠阴山,富饶而美丽。在达茂草原深处,地表常常能见到一条条裸露岩脉的石岗,高出地表2~10米不等,大多呈东西向,也有南北向的,岗与岗相距在一百至数百米之间,像俯卧在草原上的石“龙”,蜿蜒而富有韵律。石岗的岩石多系花岗岩,色泽灰白而古朴,是大自然风雨侵蚀的结果。这些岩石的表面成为古代先民刻绘岩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画布”。调查发现,几乎每条石岗上都有岩画,少的几幅,多则数百幅。达茂岩画是著名岩画学家盖山林先生于1974年在敖伦苏木古城做考古发掘时率先发现并公诸于世的。20世纪80年代初,盖先生对这里的岩画做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考察,并出版了《乌兰察布岩画》一书。其后,包头文物工作者继续工作,又相继发现了一批岩画。达茂草原的岩画蕴藏量达一万多幅,占全区岩画存量的三分之一,是弥足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因此,达茂草原堪称世界古代岩画艺术宝库。

达茂岩画的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迄明清时代,时间跨跃四五千年。达茂草原岩画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样,有人物、动物、居所、车辆、道路、什物、符号文字、天体等。达茂岩画从表现的场院景分类,还可以分为狩猎、畜牧、征战、居住、舞蹈及宗教信仰等十余类。

以达茂草原、阴山和阿拉善沙漠三地岩画为陈列内容,在陈列形式上大胆创新,成功地打造出《石破天惊——内蒙古古代岩画陈列》,1999年开馆当年,荣获国家文物局等单位组织评选的1999年度全国文物系统“十大文物陈列展览精品”奖。

岩画是古代人类创造于地上的文化遗存,它从远古走到今天,从洪荒迁入殿堂,变换了时空。通过形象的展示手段,使岩画的文化内涵得到淋漓尽致的艺术表现。

岩画如诗,抒发出古代游牧民族人与动物互为依存、休戚相关的朴素情感,以及先民们热爱生活迷恋草原的赤诚情怀;岩画似火,那金属工具凿刻于岩石上撞击迸发出的星星火花,已经点燃起草原文明的熊熊烈焰,在高山低谷间升腾;那匹匹“骏马”,忽然间似乎挣脱了捆缚,奋而驰骋于草原大漠之中,铿锵的马蹄声清脆悦耳,宛如跳跃的音符,弹奏出回响不绝的文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