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观篇-军装发展简史

少年百科-社会生活[电子书]

军服是军人的外在标志,是国威、军威的象征。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探索我军军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7年的“胡服骑射”。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经济的发展,军服在不断的变革着,军服的作用也在不断地扩展。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军服已不单纯起识别象征作用,而是朝着识别、象征、调节、防护等综合性功能发展,朝着系列化方向发展。军装是一种制式服装,从其质料、颜色和款式上,可以解读出政治、军事、经济、科技、审美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每一款军装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近代意义上的军装,大约是在1642年至1649年的英国内战期间出现的。国王联合封建贵族,向国会宣战。当时,双方军队的主力均为配备了滑膛枪的步兵。因此,步兵若是穿着冷兵器时代的铠甲,既没法挡枪子儿,逃避骑兵追杀时又显得笨重,于是索性穿布衣。

英国之后,另一个欧洲强国———法国,也于1670年推行制式军装。到拿破仑称霸时(19世纪早期),法军在欧洲不可一世,反映在军装上,各军种都穿得非常华丽。其中,步兵的军装以法国国旗的红蓝白三色为基调色彩,上身为白翻领的蓝色燕尾服和白色背心,下身是带绑腿套的白色半长裤和带鞋钉的皮鞋,军帽为带绒球的平顶圆筒帽。而当时欧洲最强大的法国重装骑兵则身着蓝色上装,外罩钢制胸甲,胸甲表面嵌有黄铜板和铜钉,下身是白色半长裤和长筒马靴,头盔是带翎饰的古典式铜盔。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北两军的军装,很能反映出双方在经济实力上的对比。北方工业发达,能为军队提供统一的军装。北军身穿深蓝色上装、天蓝色长裤和黑色皮鞋,头上是平顶圆帽,帽顶上别有步兵帽徽。而南方由于物资供应不足,虽然规定士兵统一穿灰色军大衣和蓝色长裤,但实际上各部队在军装问题上“各自为政”,有啥穿啥,根本不曾统一。

18、19两个世纪,是军装“争奇斗艳”的时代,很多国家的军装单纯注重式样,实战时却很不方便。当时,欧洲不少国家的陆军头戴熊皮圆筒帽,身穿色彩艳丽的燕尾服,脚蹬长靴。这种潮流,到19世纪中叶达到高潮。随着火器的发展,这些对实战没有任何益处的军装逐渐落伍了———士兵们穿着这样的“礼服”,在战场上没法迅速行动,还不易隐蔽自己,一不小心就送了命。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已经没有一个参战国的军队穿“礼服”了,多数交战国的陆军身穿有保护色的野战服。英军当时已抛弃绿色,改穿卡其色军服(这种军服是英国驻印度部队1880年首穿的)。卡其色军服隐蔽效果极好,适合野战,后来,很多国家纷纷用卡其布制作野战服。而英军中的苏格兰人部队,仍穿苏格兰传统的褶子短裙,腰系毛皮袋。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当时,英国陆军非常注重对实战装备的研究。配备了新式野战服和武器装备的英军,在欧洲和非洲战场上与德军互有胜负。德军的装备也很精良,其蓝色野战服设计得合体而实用。战争后期,德军首先在世界上使用三色迷彩服。

21世纪的士兵穿什么样的军装?在这个问题上,科技无疑起决定性的作用。“超人军装”用纳米技术制成,集多种功能于一身。它有通讯功能,其中的头盔就是信息中枢,由微电脑显示器、激光瞄准感应仪和防化呼吸面罩组成。军服周身布满了传感器。士兵可以即时掌握同伴及敌人的位置,还能随时感知外界温度和生物化学环境的变化,并在几秒钟内启动内部感应器,缓解环境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这种军装内还有“纳米肌肉”,能帮士兵举起比平时负重多两到三倍的重物。防弹、变色隐身、止血和监视士兵身体状况等功能,这种军装也都有。军医可以遥控这种军装,令其释放出军服自备的抗菌材料或血凝素等,对受伤士兵进行简单的治疗。整套军服所需的能量,由军服上镶嵌的太阳能电池片供应。